事件
公司发布2023 年年报和2024 年一季报。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79.80 亿元(yoy-24.78%),归母净利润12.58 亿元(yoy-42.91%),扣非净利润11.23 亿元(yoy-47.58%),经营性现金流9.90 亿元(yoy-64.51%)。
2024Q1 实现营业收入19.22 亿元(yoy-21.14%),归母净利润4.82亿元(yoy-19.27%),扣非净利润4.56 亿元(yoy-18.85%),经营性现金流1.42 亿元(yoy+205.45%)。
点评:
应急业务高基数、行业合规趋严、公司计提减值等多重因素响公司表观利润
2023 年公司收入79.80 亿元,同比下降24.78%。2023 年收入下滑主要系2022年应急快速检测试剂盒及PCR仪器设备销售导致基数较高,而利润端降幅大于收入端系多因素影响:(1)期间费用率为41.60%,同比增加6.41pct。(2)2023 年公司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共1.95 亿元,主要包括收购苏州博思美形成的商誉减值计提0.33 亿元、应急产品存货减值计提准备1.15 亿元等。
分业务板块来看,(1)医疗器械: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36.74 亿元(yoy-37.50%),占比46.04%(-9.38pct),剔除体外诊断业务后营收同比增长6.70%,其中冠脉植介入增长2.9%、结构性心脏病增长29.08%、外科麻醉增长9.37%、体外诊断下降77.79%。(2)药品:2023年实现营收30.44 亿元(yoy-11.47%),其中制剂26.33 亿元(yoy-11.90%)、原料药4.11 亿元(yoy-8.60%)。公司深耕OTC 市场,推动县域等销售渠道下沉,多款仿制药于2024 年1 月中标广东联盟集采。子公司民为生物自主研发的GLP-1/GCGR/GIP-Fc 融合蛋白MWN101 已开展II 型糖尿病和肥胖Ⅱ期临床试验,该产品是国内第一家进入临床二期的GLP-1/GCGR/GIP-Fc 三靶点GLP-1 类产品。(3)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2023 年实现营收12.62 亿元(yoy-2.37%),剔除应急相关收入则同比增长6.53%,其中合肥心血管医院营收同比增长42.45%,手术类同比增长33%。
2024Q1 环比改善明显,创新产品组合未来驱动公司增长2024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2 亿元,同比下降21.14%,环比增长11.70%,实现归母净利润4.82 亿元,同比下降19.27%,实现扣非净利润4.56 亿元,在政策扰动下环比呈现出稳健恢复趋势(2023Q4 实现营业收入17.21 亿元,归母净利润-0.95 亿元,扣非净利润-1.63 亿元)。
公司也很注重创新研发,创新产品组合将支撑公司未来发展。公司2023 年研发费用8.79 亿元(-8.11%),研发费用率11.02%(+2.00pct),2024Q1 研发费用1.97 亿元(-14.06%),研发费用率10.27%(+0.85pct)。在冠脉领域,药可切产品组合过去2-3 年时间快速支撑起了公司冠脉支架集采带来的收入下降,目前在冠脉领域,公司新推出的声波球囊也有望成为新的大单品。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公司MemoSorb?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已经获批,2024 年上半年预计射频房间隔穿刺系统和TAVR 产品也将获批上市。在药物领域,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民为生物自主研发的GLP-1/GCGR/GIP-Fc 融合蛋白MWN101 已开展II 型糖尿病和肥胖的Ⅱ期临床试验,成为国内首家进入临床二期同类型产品,预计2024 年内有望完成Ⅱ期临床,2025Q1进入Ⅲ期临床。
投资建议
我们增加对2026 年业绩预测,预计2024-2026 年公司收入分别为90.51 亿元、102.32 亿元和115.89 亿元,收入增速分别为13.4%、13.0%和13.3%,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20.58 亿元、23.68 亿元和27.54 亿元,增速分别为63.6%、15.0%和16.3%,2024-2026 年EPS 预计分别为1.09 元、1.26 元和1.46 元,对应2024-2026 年的PE分别为13x、11x 和10x,公司是心血管领域的平台型企业,考虑到公司可吸收支架等创新产品进入放量阶段,创新器械在研管线成长性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CGM 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海外子公司经营出现不可预期亏损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