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快报:金融数据反映的趋势变化与银行股逻辑

2024-07-15 10:10:09 和讯  国投证券李双
事件:人民银行披露6 月金融数据,6 月新增信贷2.13 万亿元,同比减少9200 亿元;新增社融3.3 万亿元,同比减少9300 元,我们点评如下:
需求约束下,银行放弃“规模情结”效应持续显现。今年6 月新增信贷规模明显弱于2023 年同期,但若剔除2022 年、2023 年的信贷显著高增长的两年,今年6 月新增信贷数据好于季节性,目前银行信贷增长已经从以往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过去两年银行加速“内卷式”放贷行为在今年有所收敛,叠加央行开始对手工补息行为严监管,银行逐步放弃“规模情结”,并且我们预计这会下下半年金融数据中持续体现。
从信贷结构来看,“企业部门偏强、居民部门继续走弱”。6 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减少6233 亿元,成为6 月新增信贷同比少增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剔除2022 年、2023 年高基数效应,从季节性角度,今年6 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强于2021、2020 年,叠加考虑到今年地方化债的影响,企业中长期信贷并不算特别弱;6 月新增企业短贷6700亿元,扭转了4、5 月持续负增长的趋势,处于过去几年偏高的水平,企业补充流动资金需求依然不错,整体来看,企业部门融资需求尚可。
但居民部门需求继续回落,居民短贷、居民长贷分别同比减少2443亿元、1428 亿元,均明显弱于季节性,考虑到“517”房地产新政之后,房地产销售数据略有回暖,但居民信贷增长依然乏力,或许表征按揭提前还贷压力加大、居民部门即便买房但愿意承担的贷款金额并未明显提升,微观零售主体加杠杆意愿不足。
信贷增长回归常态,社融也略有下行。6 月新增社融同比减少,主要是信贷增长放缓的影响,其他分项社融表现中规中矩,这也驱动社融余额同比增速降低至8.1%,环比下降0.3 个百分点。
今年政府债券发行、财政支出节奏相对偏慢,对社融、经济的预期都有一定影响,具体来看:①去年底发行的1 万亿国债资金在今年2 月全部落实到1.5 万个具体项目,而项目的开工率在5 月中旬为72%,6 月中旬超过80%,7 月中旬全部开工,这部分项目逐步开工后可形成实物工作量,因此地方专项债发行提速并不急迫;②有效项目融资需求不足,今年财政部优化调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将更多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领域纳入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各地区筛选、新申报符合要求的项目需要时间。往下半年展望,政府债券发行何时提速、财政支出节奏对社融、市场的影响更为关键,仍需紧密跟踪。
M1、M2 增速继续下探。2024 年6 月末, M2 增速为6.2%,M1 增速为-5.0%,分别较2024 年5 月末下降0.8pct、下降0.8pct,这 主要受严禁手工补息后存款分流至债券市场、有效信贷需求偏弱等因素的影响,预计上述影响在下半年仍将持续。
贷款利率略有下行。据21 世纪经济报道,今年1-6 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分别为3.7%和3.6%左右,同比仍明显下行,今年以来,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下行速度显著放缓,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行速度加快,显示居民部门较企业部门压力更大、需求更偏弱。
投资建议: 当前货币政策框架从以往数量型逐步向价格型在转型,商业银行经营行为也在金融业增加值考核方式变化、放弃“规模情结”的影响下而发生变化,其背后反映的金融数据趋势、投资框架也与传统思路有很大不同,金融数据总量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将逐步趋弱,更应该关注金融数据反映的各经济主体结构所面临的经营环境。
从银行股的投资逻辑来看:①银行股资金定价权从主动基金转移至被动基金,股价对基本面的敏感性会有所淡化,基于被动型基金持仓稳定性与持续性,我们预计银行板块行情的持续性可能会超出大多数投资者的预期,行情的空间也会比市场预期得要强,行情的回撤也会弱于市场预期。
②银行股对净息差并不是特别敏感,净息差下行并不能得出银行股即将下跌的结论,当前阶段净息差下行趋势尚未结束,营收增速也将继续承压,但银行股受此影响较前两年要更弱。
③房地产风险悲观预期在逐步修正,部分龙头银行的房企风险影响已经开始下降,在地产风险预期改善的情况下,银行股估值压力并不大。我们对银行持中性偏乐观的态度。
重点推荐:业绩增长稳健的公司:成都银行、常熟银行;有分红优势的公司:招商银行、国有大行;未来受益于经济预期修复的个股:宁波银行。
风险提示:房地产违约再次大规模蔓延、海外需求下行超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