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产业每周跟踪-第26期:国家航天任务有序推进 卫星数据资源共享共用

2024-07-31 07:35:05 和讯  中信建投证券黎韬扬
  核心观点
  卫星互联网可实现全球覆盖,是星地融合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民领域应用前景光明,市场空间广阔。近日,航天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完成授勋。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三级液氢液氧发动机长程高模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将有力支撑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的顺利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正式投入使用,进一步推动国家卫星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美国SpaceX 猎鹰9 号火箭已完成静态发射测试,7 月27 日成功复飞。
  简评
  卫星互联网可实现全球覆盖,是星地融合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民领域应用前景光明,市场空间广阔。近日,航天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完成授勋。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三级液氢液氧发动机长程高模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将有力支撑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的顺利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正式投入使用,进一步推动国家卫星数据资源共享共用。国际商业航天方面,美国SpaceX 猎鹰9 号火箭已完成静态发射测试,7 月27 日成功复飞。
  建议关注先行的产业链中上游。
  产业链上游:卫星总装:中国卫星;卫星载荷:上海瀚讯、佳缘科技、国光电气、航天环宇;载荷上游元器件:臻镭科技、铖昌科技、振芯科技、航宇微;高精度时间频率:天奥电子;卫星总装测试:思科瑞、苏试试验、西测测试;3D 打印产业链:铂力特、华曙高科;碳纤维复合材料:光威复材。产业链中游:卫星运营及服务:中国卫通;地面设备及终端:海格通信、七一二、南京熊猫、烽火电子。
  1、我国商业航天动态:
  航天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完成授勋。7 月2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汤洪波同志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唐胜杰、江新林同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 三级航天功勋奖章”。2023 年10 月26 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驾乘飞船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在轨驻留6 个月,先后进行2 次出舱活动,实施8 次载荷货物气闸舱进出舱任务, 完成50余项空间站建设升级维护维修任务,开展近百项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于2024 年4 月30日安全返回。
  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三级液氢液氧发动机长程高模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近日,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三级液氢液氧发动机在我国新建成的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完成了高空模拟环境长程试验,验证了我国最大喷管面积比液氢液氧发动机长程工作的可行性,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我国首个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由载人航天工程支持、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 所设计建设,是目前国际上试验时间最长的氢氧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台。本次长程高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液氢液氧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能力具备了千秒量级水平,大幅提升了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高模试验能力,将有力支撑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的顺利开展。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正式投入使用,进一步推动国家卫星数据资源共享共用。7月25 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办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两颗科研卫星的投入使用仪式。国家航天局李国平总工程师出席活动,与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气象局、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等单位代表共同见证两星投入使用证书的签署。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共同签署了两星长期运行管理协议。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世界首颗采用激光主动探测手段的高精度大气环境遥感卫星,首次实现了全球全天时1PPM高精度CO柱浓度探测。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又称“句芒号”,是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的遥感卫星,同时满足地理测绘、灾害评估、农情遥感等需求。
  2、国际商业航天动态:
  美国SpaceX 猎鹰9 号火箭已完成静态发射测试,7 月27 日成功复飞。被迫停飞猎鹰长达两周的SpaceX,7 月26 日公布7.11 发射失败调查结果,公开敦促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 批准复飞,并宣布箭在弦上, 瞄准7 月27 日恢复发射。发文1 小时后FAA 快速批准复飞。
  北京时间7 月27 日,SpaceX 从肯尼迪航天发射中心发射第180 批星链卫星,发射23 颗星链卫星。截止到目前,星链卫星的总发射数量达到了6761 颗,直连手机的星链卫星总发射数目达到了116 颗。距离上次发射,已经过去了15 天。
  风险分析
  1、卫星互联网建设不及预期。卫星互联网产业系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随着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国家可能会出台新的政策和法规来规范和指导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些政策和法规的调整可能会对行业的生产运营和投资决策产生影响。
  2、技术突破不及预期。尽管中国在卫星互联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与国际最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如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在一箭多星、低成本制造等方面,仍是制约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3、频谱和空间资源争夺。随着低轨道卫星数量的急剧增加,频谱资源和空间轨道资源的争夺将日益加剧。如何在国际上协调和争取更多的频谱和轨道资源,以确保我国卫星互联网系统的稳定运行,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挑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