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自 Sora 之后,国内外视频生成大模型领域发展活跃。2024 年上半年,视频生成大模型领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迭代,特别是在6 月份迎来了爆发期,技术、产品、融资领域均有较大进展。(1)技术上:新模型在生成时长、分辨率、帧率上快速提升,缩小了与Sora 之间的差距。(2)产品上:许多新产品和模型升级面向全体用户开放,部分已应用于微短剧创作,大幅降低了成本和制作周期。国内公司在用户开放和商业落地方面进展迅速,展示了AI 视频大模型应用的具体情境与商业可行性。
(3)融资上:在短短5 个月内,至少有5 家创业公司获得超亿元融资,累计约12 亿元人民币。
AI 视频生成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视频制作行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基于视频时长和AI 渗透率的假设,我们测算得到,中国AI 视频生成的潜在行业空间为947 亿~5858 亿元人民币,中性假设下(AI 渗透率=15%)为3178 亿元。我们认为AI 渗透率提升的核心驱动力在于企业的降本增效诉求。我们测算了AI 降本幅度。(1)传统模式下,2018年,2018 年,电视剧、电视动画片平均投资成本为7519 万元/部、686万元/部;电影的制作成本(不含宣发)为2300 万元~1.7 亿元/部。2024年5 月微短剧制作成本约为50 万元人民币(国内)、30 万美元(海外)。
而全AI 模式下,电影、长剧、动画片、短剧的制作成本分别为2.5/9.3/3.7/0.4 万元人民币,相较于传统模式成本降低幅度超95%。(2)人机共创模式下,电影制作成本有望降低43%。我们认为AI 渗透率提升将沿着三个方向:一是从短视频向长视频渗透,二是从奇幻和玄幻题材向全题材渗透,三是从部分环节向全流程渗透。增效方面,从可灵、清影、Pixverse 等产品的迭代来看,AI 视频生成技术正在快速迭代,可控性、一致性、物理世界理解能力均在提升。我们认为,AI 视频生成大模型正在经历类似Midjourney V5 迭代,从“玩具”升级为“生产力工具”。随着技术的迭代和应用的普及,预计AI 视频生成大模型将迎来用户的大规模汇聚和数据飞轮的运转,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
在当前的视频生成技术竞赛中,互联网大厂很可能将扮演引领者的角色。我们认为核心竞争要素在于数据、场景和用户。数据是训练高质量模型的关键,而场景决定了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商业潜力,互联网大厂在这三个维度均占优势。目前,移动互联网MAU 增长放缓,而AIGCAPP 的MAU 快速增长,24 年6 月渗透率提升至5%,并仍有提升空间。我们认为未来的流量分配格局将很大程度由AI 主导,用户将天然地流向更好用、更有趣、更低门槛的内容消费平台。这解释了为什么字节、快手高度重视视频生成项目。字节将剪映定位为P0 级项目,由原CEO 张楠带队;快手则将“可灵”定位于战略级项目,由技术大牛万鹏飞带队,获得程一笑的支持,集全公司数据、算力和资金资源。另一方面,我们认为专业的全流程影视创作平台仍然具有较强的用户壁垒。我们分析了ADOBE 过去一年半股价走势和公司经营策略,发现尽管23年初以来受到新的图像AI 创作工具冲击,公司通过积极转型、将AI 嵌入原有工作流程,推行正版训练数据,实现了ARPU 提升和收入增长。
投资建议:我们建议从三条主线把握投资机会。一是在AI 视频生成技术前瞻布局也具有商业化场景的公司,推荐快手、万兴科技、美图公司。
二是具备优质视频语料的公司。版权纠纷频发的背景下,大模型企业对于优质、正版、合规的数据需求将大提升。建议关注视觉中国、捷成股份、华策影视、中广天择。三是拥有大量影视 IP 的公司。文生视频模型有望加速其影视内容生产和 IP 开发、实现降本增效。同时,IP 和视频语料也有望进一步成为视频模型训练的来源。推荐上海电影、光线传媒、博纳影业、中文在线。
风险提示:产品上线不及预期,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监管政策变化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