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星图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空天信息产业是以空间技术为核心,利用空间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提供空间信息服务和空间应用服务的新兴产业,涵盖卫星制造、发射、运行、应用等多个环节,涉及导航、遥感、通信、科学探测等多个领域,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战略性的特点。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和领军企业加大力度布局和发展空天信息产业,抢占未来数字经济竞争制高点。据艾媒咨询预测,到2025年,我国空天信息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空天信息技术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技术本身的广泛应用,更在于其巨大的产业带动能力。从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到运营管理,再到数据处理和应用服务,空天信息发展(300469)成为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合体,属于航空航天与互联网的交叉融合领域。近几年,我国坚持将航空航天技术和产业发展结合,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多地积极布局空天信息产业,抢抓发展新机遇,抢占产业新高地。在空天信息产业领域,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在到来。
(1)空天信息产业加快布局,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
空天信息产业是迈入全互联时代涌现的战略性新兴信息产业形态。发展空天信息产业,建设支撑产业和社会数字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将推动科技创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举措。经过近年的发展,我国空天信息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链不断延伸、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国家安全、社会治理、民生服务、资源环境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3月,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山东、安徽、重庆等省市紧跟国家战略,接连发布空天信息领域支持政策。在政策、资本、市场等多重利好作用下,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迎来新的风口期,正逐渐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未来加强应用牵引,将空天信息产业的应用向C端拓展、加强产业链上的交流互动,是推动空天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2)商业航天蓬勃发展,为空天信息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商业航天覆盖卫星火箭制造与发射、卫星测运控与地面处理、卫星应用与服务全链条,技术辐射面广、产业带动力强。我国商业航天已从初创期转入快速发展期,成为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航天发展(000547)恰逢其时,具有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将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据《中国航天科技(000901)活动蓝皮书(2023年)》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实施67次航天发射,其中有26次商业发射,发射成功率达96%,共研制发射120颗商业卫星,占全年研制发射卫星数量的54%。在商业航天政策引导与技术发展双重驱动下,卫星组件化、型谱化、批量化,生产工艺持续优化,卫星制造成本将显著降低;商业低轨遥感卫星星座、低轨互联网星座以及通导遥融合等新型卫星星座加速发射入轨和组网;卫星数据精度持续提高,时效性不断增强,数据获取成本进一步下降,为空天信息应用提供更优质的数据源,催生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卫星数据量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融合应用,从而提升了空天信息的处理效率与智能化水平,使得海量卫星数据能够快速转化为有价值的决策支持信息,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气象、交通、环保、应急、自然资源、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带动空天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和跃升。
(3)低空经济蓄势腾飞,驱动和创造空天信息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
早在2010年,国家就已正式提出“低空经济”的概念,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准备工作,初步构建了从监管到产业的政策体系。在国家和地方政策大力扶持下、产业界积极推动下,低空经济迎来发展新阶段,各地低空经济发展如火如荼。2024年1月,《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开始施行;2024年3月,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加快通用航空技术和装备迭代升级,建设现代化通用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培育低空经济新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地方对低空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提升,多地接连出台低空经济支持政策,北京、重庆、安徽、山西、沈阳、广州、武汉、苏州等省市均表态筹划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极大地推动了低空经济的发展。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一方面为空天信息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包括遥感影像、位置信息、气象数据等,有助于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推动空天信息产品的创新和优化,同时为空天信息的应用场景拓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尤其是低空运营服务数据底座构建中来自卫星的气象、电磁、城市三维模型等数据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无人机、飞行汽车等低空飞行器的广泛应用,高精度定位、实时数据传输、智能感知等空天信息的需求也必将不断增加,促使企业不断投入研发,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以满足低空经济对空天信息技术的更高要求。
(4)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支撑空天信息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相关重大政策规划密集发布,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2024年1月,国家数据局等17个部门联合发布《“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强调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国家数据局明确表示,将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作为其工作主线;上海、天津、湖北、杭州、深圳等省市跟随其后,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法规政策和标准文件,推动数据资产合规建设和高效流通。在政策驱动下,我国数据要素资产化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数据资产作为空天信息产业的核心资产,在提高空天信息企业价值和投资吸引力的同时,也会有力促进高质量空天数据的生产、交易和流通,推动空天信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政府、企业充分利用空天信息向数智化方向发展转型。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以数字地球技术为发力点,把握数字经济与空天信息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不断深化数字地球技术创新,实现数字地球应用模式从传统的线下向线上转型突破,致力于建设全新的空天信息应用生态,并通过向商业航天上游布局,开启面向全产业链的战略跃迁。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研发数字地球相关产品和核心技术,在GEOVIS数字地球基础软件系列产品的基础上,形成以特种领域、航天测运控、智慧政府、气象生态、企业能源、线上业务六大板块业务为核心的应用软件系列产品,为特种领域、政府、企业等用户提供软件销售与数据服务、技术开发与服务、专用设备以及系统集成等业务。
公司以数字地球为基础,紧抓发展机遇,坚持应用牵引、创新驱动、共建共享理念,高效协同各方面优势资源,布局全产业链生态,积极拓展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与加持,以星图云为抓手,创新技术体制和商业模式,让空天信息能力赋能千行百业,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1.全面升级数字地球能力,打造空天信息“星图云”,持续赋能第二增长曲线
报告期内公司研制并发布了星图云开发者平台,全面提升了数字地球能力。星图云是在线数字地球战略的延续,是进一步整合资源、能力、服务和运营的产品集合。基于空天信息产业链多圈层能力,搭建“空天信息一朵云”,通过“平台+生态”模式,构筑更加繁荣的全场景开发者生态,让空天信息能力赋能千行百业,触达大众。
星图云开发者平台是国内技术领先的数字地球在线开发者应用资源门户,拥有覆盖全球多要素的地理信息数据、基于预训练大模型的数字地球核心算法、全链路一体化的持续集成能力,以及面向各行业领域的源代码级开发者支持,为开发者提供开发资源、代码托管、行业案例以及技术交流入口。在功能组成方面,包括在线开发环境、低代码开发框架、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环境、在线测试管理以及一系列的开发者支持工具和配套资源,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多层次、全流程的在线应用开发支持,帮助用户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升项目交付效率。在产品特点方面,具有跨平台多终端统一开发框架、资源一站式打通、所见即所得的便捷开发流程、支持离线部署等特点,有效支撑定制项目快速交付、线上产品快速研发以及行业应用快速构建。
星图云开发者平台是星图云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内提质增效的同时,也将空天信息的能力向外辐射。星图云的建设是一个涵盖基础设施、技术平台、产品矩阵和运营系统等多个层次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将形成包括“云平台”、“云服务”和“云生态”在内的综合性产品体系。其核心能力围绕星图地球智能数据工场、星图地球智脑引擎和数字地球超级计算机展开,通过数据上云、计算上云和应用上云,形成在线化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2D2C”模式,通过服务广大的空天信息领域的开发者,进一步打通空天信息价值通道,形成“空天信息一朵云”。通过技术体制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联接起更广泛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促进空天信息产业健康发展,也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持续赋能。
2.积极布局商业星座,完善商业卫星测运控网络,深化空天信息应用服务,向商业航天全产业链战略跃迁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空天大数据系统与服务的提供商,作为数字地球第一股和空天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引领者,立足自身在行业背景、人才团队、资金保障和应用牵引等方面的突出优势,联合上下游生态伙伴,向商业航天全产业链战略跃迁。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了商业航天系统发展战略的充分调研论证工作,确立了积极布局商业星座建设运营、不断扩建完善商业卫星测运控网络、持续深化空天信息创新应用的总体思路,2024年5月完成了首期“4+2”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布局的总体设计,构建中科星图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支撑能力。
商业星座建设方面,按照应用反推、弥补短板、差异化发展的思路,提出建设电磁、气象、遥感和新型算力四个卫星星座。未来,随着这些星座的陆续建设运营,不仅大大加强数字地球十圈层数据体系的自主供给,面向各行业开辟更加广泛的产业前景,也将为蓬勃兴起的低空应用提供广覆盖、高效能的气象、电磁、城市地形等基础环境信息保障,为低空数字底板的构建和动态更新形成强大的技术支撑。
商业卫星测运控方面,在以“洞察者”平台为核心的商业测运控系列产品和已建测控站网的基础上,通过自建和共享等方式,不断建设完善地面站网,通过商业测运控服务中心提升大规模星座管控的智能化水平,最终面向全国,辐射一带一路,完成一个全球测运控网络与运营服务中心的建设。同时还要适时布局开展商业太空态势感知能力和在轨操作服务能力建设,最终形成天地一体、覆盖完整、安全可靠的商业航天测运控服务体系。
空天信息应用服务方面,在已有在线数字地球系列产品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和整合数据、算力、算法能力基础,吸纳上下游广泛的生态企业参与,建设一个涵盖基础设施、技术平台、产品矩阵和运营系统等多个层次的空天信息开放服务云平台,即空天信息服务一朵云——“星图云”,从而彻底打通卫星资源供给侧和用户业务需求侧,实现商业航天全链条业务应用闭环,最终让空天信息触达大众,赋能千行百业。
3.紧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打造GEOVIS数智低空大脑,拓展空天信息应用场景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具有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丰富、资源要素高度聚集等特点,预计将形成万亿级别的市场,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公司自2020年开始部署低空经济领域,已在该领域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围绕“空天信息”总体赋能原则,公司打造了一款面向低空保障的基础平台——GEOVIS数智低空大脑产品。它是基于数字地球时空框架提供基础地理、城市三维、飞行环境等数据的供给和承载能力,构建低空数字底座;基于空域网格计算引擎和数字地球算力,提供低空数字化建模、空域网格计算、气象智能预报、电磁全域识别、地表信息提取等计算服务,打造低空智算引擎;平台面向低空交通服务,提供空域划设、航线规划、地理围栏、飞行态势、飞行告警、风险评估等共性能力,最终为低空飞行服务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公司将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以可计算的数字地球为基础,以数智低空大脑为核心,全面打通低空产业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实现低空信息资源的获取、处理、存储、共享及应用,赋能各行业发展。积极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牵引,打造低空经济和智慧政府创新发展的多场景应用示范体系,构建包括政府、企业、高校等在内的低空经济生态圈,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生态。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已掌握多项核心技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相关技术的演进,公司持续对各项核心技术进行更新迭代,并不断开拓新的场景应用,以提升现有产品的技术水平。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核心技术研究,实现了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突破并在公司的主营业务中发挥作用,具体如下:
(1)基于跨域融合算力网的超算数据工场技术
通过高性能计算、并行处理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融合智算、超算、大数据、云计算等混合算力,基于优先级、资源需求、执行时间等因素,进行多任务并行计算调度,有效支持数值仿真、空间分析、人工智能等多种复杂度的时空统一量化计算,建立了跨资源池、跨架构、跨厂商的异构算力资源调度系统,融合机器学习算法和机理模型,突破大数据量、大并发量自动化处理过程中的性能瓶颈,实现空天数据处理和全地理解译产品的自动化构建,形成了高效化、智能化、自动化、碎片化的空天数据实时处理能力,实现了光学、雷达、高光谱、视频、夜光等多源遥感数据的智能化融合处理、应用及知识信息的自动处理、提取、分发和服务,为数据上云、计算上云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处理技术支撑。
(2)基于北斗网格码的空天大数据承载与服务技术
基于北斗网格码构建时空数据模型,结合时空算力下推,实现PB级基础时空数据及行业专题时空数据“存算查”一体。通过不断升级数据模型兼容性,提升数据计算、分析、查询性能,实现紧凑型瓦片数据和第三方服务读取、解析及发布,可快速响应海量数据(603138)实时查询业务需求。通过GEOVIS iCenter空天大数据共享服务云平台,对海量、多源、异构的空间数据进行统一存储、管理、分析和共享,为各行业应用提供功能完整、标准化、高性能、稳定的空间数据服务。
(3)多平台空天大数据可视化及应用开发技术
基于分布式渲染引擎、典型场景可视化仿真算法、VR/AR可视化交互引擎以及WebGPU等先进的计算机图形学和工程技术框架,实现PC端、Web端、App、小程序等多平台数字地球数据可视化能力。基于空天信息数据管理、标绘、场景模拟与特效、三维分析与计算、制图输出等功能的强大工具,实现大规模数据的快速加载和流畅渲染,以及对数据进行精准的标绘和深度挖掘。通过提供标准的开发规范和插件机制、丰富的拖拽式组件框架、以及全面的二次开发接口,满足空天信息数据更新及管理、共享与发布、在线应用功能要求。
(4)生成式跨模态遥感预训练大模型技术
遥感预训练大模型是专门针对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任务进行设计和训练的大规模深度学习模型。公司与空天院联合攻关突破了面向跨模态遥感数据的生成式自监督预训练大模型技术。该大模型专为复杂场景设计,通过学习超200万幅、分辨率为0.1m到30m的多尺度、跨模态遥感影像,具备高度通用的表征能力。依托创新的掩膜自编码结构,该模型展现出优秀的遥感数据理解与复原能力,能够构建跨模态遥感数据的共性语义空间表征,实现了对遥感信息的深层次洞察。作为星图地球智脑引擎的核心引擎,此模型已衍生出面向目标识别、场景分类、要素提取、变化检测、三维重建等多种场景的30多种下游应用算法,基于“多尺度观测、多模态融合、多时序追踪、多场景适应”等特征,为用户提供便捷智能的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服务。
(5)异构算力混合训推一体全栈AI框架技术
为构建异构算力混合训推一体全栈AI框架,重点突破异构计算资源管理调度、大规模分布式并行训练与模型参数自动优化等“AI根技术”,实现CPU、内存、GPU、NPU等异构资源的训推一体化统一框架。支持分布式混合异构计算资源多任务调度,以实现高并发、低延时、弹性伸缩的中心侧推理服务能力,并且支持多模型灰度发布能力。通过流水线重排与张量融合等优化机制,大幅降低分布式计算通信延迟。该框架面向行业应用为轻度AI开发者提供零代码模型开发能力,实现快速应用落地,具备多模态模型开发以及云-边-端全场景协同应用等能力。采用多租户、自助式服务模式,提供涵盖数据标注、算法开发、模型训练、模型评估、服务部署、边云协同的端到端、全流程遥感智能应用开发解决方案。
(6)自然语言与视觉融合的智能代理计算技术
该技术旨在整合自然语言处理和卫星遥感视觉的优势,实现更高级的地球信息挖掘、推理、检索、交互等能力。该技术涉及多模态表示学习、跨模态对齐与融合、视觉-语言预训练模型、多模态推理框架、多模态交互理解以及可解释的多模态推理。通过该技术,系统能够处理、理解文本和遥感影像信息,建立它们之间的语义关联,并进行复杂的推理任务的简化,通过知识问答和智能代理机制实现从数据到计算到应用的交互简化。
(7)多源异构低空数据引接、存储与服务共享技术
面向低空数据支撑保障这一需求,基于GEOVIS iCenter空天大数据共享服务云平台的二次开发能力,扩展了空域要素、气象、电磁、飞行情报等数据的接入、管理和共享服务能力;结合GEOVISiBEST-DB时空数据库的多源异构时空数据存储计算能力共同打造低空数据底座。引接汇聚地理信息数据、城市信息模型、低空空域要素数据、低空保障设施数据、航空器飞行实时数据、气象电磁等飞行环境等低空时空数据,实现各类数据的混合存储、时空索引、统一管理、关联融合、服务共享,为低空空域管理、飞行安全保障、空域三维孪生等提供全要素数据保障能力。
(8)基于三维剖分网格的低空空域数字化构建技术
基于空间离散化思路,将低空空间进行三维网格化剖分,形成可标识、可计算、多尺度的空域立方体单元。基于GEOVIS iBEST-DB时空数据库的地理网格引擎,实现对数据库中存储的基础地理数据、三维城市数据、围栏航线等空域要素、气象电磁等飞行环境数据、位置轨迹等飞行态势数据的网格化构建和索引,为每一个网格单元赋予了多维度的属性,形成可索引、可关联、动态更新、方便空间计算的低空空域网格图,为空域可视化分析、可度量处理、可计算决策提供数字化模型。
(9)基于超算的大规模飞行器低空安全实时计算技术
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飞行器会出现在低空空域,包括通航飞机、载人eVTOL、各类型无人机等,为保障多类型飞行器的安全飞行,公司基于自身算力、算法、数据资源,打造出大规模飞行器低空安全实时计算技术。在低空空域数字化构建的技术上,将网格时空分析计算与超级计算的并行模型结合,将低空空域的时空数据并行计算转换成基于网格的并行计算。提供实现大规模飞行器碰撞预测与冲突解脱、无人机航迹规划、地理围栏进入告警、障碍物接近预警、空域安全置信度分析、高度层安全分析等功能,为低空安全保驾护航。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大数据与可视化、人工智能、云计算与高性能计算、空天大数据处理、空天大数据应用、北斗数据引接及应用等方向新增申请知识产权403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3项,软件著作权350项;新增获得知识产权309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277项。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研发人员情况
5.其他说明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大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加快构建数字经济新格局,为空天信息产业创造巨大的增长空间。公司紧抓空天信息产业发展重大机遇,落实集团化与生态化战略,坚持稳健经营,报告期内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同时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和挑战,加速整合创新资源,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强化内控体系建设,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463.2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59.1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0.0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1,672.4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7,935.59万元。
(一)深化“赛马”机制集团化举措,主营业务保持较快增长
2024年,公司持续深化集团化战略举措,通过持续推进和优化“赛马”机制,有效激励各赛道公司积极进取,拓展政府、防务、气象、测控、电磁、仿真、海洋、能源、水利、公共安全、自然资源、软件测评等细分市场,各赛道公司具备稳定且独特的市场定位、客户群体、竞争环境和优势能力,整体呈现较快增长势头。另一方面,公司主营业务逐渐从空天信息产业链中下游向上游拓展、从特种领域向民用领域拓展、从线下向线上拓展,收入规模不断增长、民口业务占比不断扩大。
报告期内,随着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公司在低空、商业航天、水利、气象等业务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基于自主的数字地球理论、空间基础设施、数字地球软件及IT基础设施,公司研发并推出了GEOVIS数智低空大脑、洞察者系列软件、iWater智水平台、eTAPES多领域综合气象技术平台等一系列创新产品,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开辟了广阔的民用市场空间,带动了整体业务的增长。
(二)强化星图云生态运营抓手,推动第二增长曲线发展
公司不断深化数字地球技术创新,实现空天信息线上化服务模式的构建,并通过星图云的建设,进一步整合相关资源,完成能力的重大升级,对内提质增效的同时,也有效推动了行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从产品的维度,形成了云上数据、云上计算和云上应用三大服务体系。从技术的维度,以实现“空天信息一朵云”为目标构建完整的技术体系。基础设施层,以数字地球超级计算机和智能数据工场等为抓手,推进算力工程、数据工程等建设,夯实软硬件基础环境;平台层,基于星图云开发者平台和遥感预训练大模型等建设工作,落实面向开发者的服务能力,为构建生态打好基础;运营层,启动开放服务平台建设,围绕获客、留存和商业转化开展运营。通过拉通集团内各赛道的技术能力,以及外围各个生态合作伙伴的资源,支撑生态化建设,推动第二增长曲线的发展。
报告期内,第二增长曲线业务收获个人认证开发者21,306户、企业认证开发者17,245户,实现收入2,164.98万元,第二增长曲线业务步入持续增长阶段。基于数字地球在线能力构建的生态应用,月活跃应用数达11,412个,历史累计触达8,577.7万个终端用户。
(三)大力推进数字化内控系统建设,为稳健高效经营保驾护航
公司大力拓展民用市场领域,促进收入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继续保持稳定的毛利率以及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带来新的挑战。为积极应对拓展民用市场可能带来的新风险,同时继续保持企业高运营水准,公司进一步加大了内控制度和信息化建设的力度。项目管理方面,为适应公司业务快速发展、项目规模持续扩大的需要,完善了全流程的项目管理体系,对项目实施进行全周期实时跟踪管理,以进一步实现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可视化、科学化,不断提升公司项目管理水平与效率;财务管理方面,为加快资金收回、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保障公司资金安全,公司建立了财务与市场、交付、内控相互协同的工作机制,打通了回款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应对新的运营挑战;人员管理方面,构筑了一个全面、立体、动态的绩效评价体系,能够精准覆盖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的每一个层级、岗位、阶段,进一步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三、风险因素
(一)经营风险
随着公司总体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公司在战略规划、组织机构、内部控制、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管理层不能持续有效地提升管理能力、优化管理体系,将导致公司管理体系不能完全适应公司业务规模的快速发展,对公司未来的经营和持续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二)财务风险
受客户结构、业务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具有季节性特征,收入集中在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但员工工资、研发费用、固定资产折旧等各项费用在年度内发生则相对均衡,公司经营业绩存在季节性波动风险。如果公司主要客户的财务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加大本公司坏账损失的风险,进而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三)宏观环境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产业政策有着密切联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国家行业发展方向等方面政策变化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构建并强化空天信息数据、计算、服务、运营和创新等五大核心能力,为打造能力、获客、商业“三大底座”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实现空天信息商业变现和生态闭环,提升核心竞争力,巩固在空天信息领域的领先地位。
1.数据能力
公司围绕“数据要素x”构建的“数据工程”覆盖了全球立体对地观测网和实体地球五大圈层,为打造虚实相生的可计算数字地球提供了科学、广泛、丰富的数据资源。现已形成了数据“引接-管理-治理-处理”的一站式服务能力,建立了智能化、高效化的数据汇聚模式;打造了数字地球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海量多源、多模多态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和安全化流转;建立了标准化的数据整编治理体系,实现了针对结构化、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的精准化治理和快速入库;强化了十圈层数据融合处理能力,基于高性能计算、并行处理、数据挖掘的跨域融合算力网技术的星图地球超算数据工场产品,突破了大数据量、大并发量自动化处理过程中的性能瓶颈,实现了光学、高光谱、SAR、立体测绘、视频、夜光等多源数据的智能化融合处理、应用及知识信息的自动处理、提取、分发和服务,为数据上云、计算上云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处理技术支撑。目前“数据工程”已引接汇聚卫星数据资源350余颗、打造科学数据集1000余个、呈现数据条目2000余万景、落地数据场景应用服务能力100余个,形成了“上游-中游-下游”全面互通的数据及服务全链路。
2.计算能力
公司融合了超算、智算、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多元化算力资源,自建了数字地球超级计算机,打通了中科曙光(603019)建设的国家级智算中心,构建了高性能算力底座。基于强大的混合时空调度引擎,结合自主研发的异构算力的混合调度能力,实现了云计算域、超算域、智算域、大数据域四域融合以及统一管理,可满足多场景多层次的混合算力需求。
在整合高性能算力底座、海量算料资源、先进算法模型等核心要素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星图地球智脑引擎(GEOVIS Earth Brain)。引擎以遥感预训练大模型作为能力内核,通过将机理模型和统计模型结合,形成覆盖信息处理、语义感知和三维重建等多种下游任务的综合计算能力,为行业应用、科学研究、大众体验提供空天信息智能计算服务。目前智脑引擎平台接入PB级分析就绪数据,20余个基础处理算法、30余个行业通用算法、15余个专题应用算法和800余个算子服务,同时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顶尖研究机构、高校、企业持续共创算法的生态合作,不断推动空天信息计算能力的建设,实现数字地球向智能化阶段迈进。
3.服务能力
面向空天信息处理在线化和服务化需求,公司通过在线数字地球建设,将数字地球应用模式从传统的线下转向线上,实现了核心技术的线上化改造和业务的转型升级,形成了云上数据、云上计算和云上应用三大线上服务体系。云上数据方面,打通连接空天基础设施与行业应用的关键路径,为用户提供一致、高效、通用的底图服务和针对性强、时效性高的业务数据服务;云上计算方面,将算力、算料、算法在云端开放,使用密集型“智能计算”为用户提供数据智能处理、信息智能感知、场景智能重建等能力;云上应用方面,通过自主研发和引接生态企业应用等方式,构建APP矩阵,为用户提供更广泛便捷的应用服务。同时基于空天信息产业链多圈层能力,进一步整合公司的技术、产品和各个行业赛道研究团队的各种资源,包括数据资源、算法资源、算力资源和应用资源,打造空天信息开放服务平台。通过统一的服务入口,为广大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同时引接汇聚国内外高校院所、企业的应用服务能力,形成空天信息服务的资源门户。
4.运营能力
在下游应用的强力牵引下,面对空天信息日益庞大的市场需求,公司目前已构建形成了技术能力、规模化获客以及商业化“三大底座”,并通过底座之间协同发力持续提升空天信息运营能力,实现“2D2C”全新商业模式落地。一是依托星图云的建设,构建面向合作伙伴和开发者的技术能力底座。通过持续丰富空天信息多圈层能力供给,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技术能力和开发资源;二是通过获客底座的建设,目前已具备覆盖“线上+线下”的全渠道的开发者用户触达能力,实现用户拉新,促进用户活跃,并建立起稳固且高价值“流量池”与“用户池”;三是依托“平台+生态”模式,基于空天信息开放服务平台高效联接空天信息服务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加快了空天信息的资源、能力供给效率,降低了空天信息的获取门槛和使用成本,有效提升付费率和复购率,实现空天信息生态闭环。
5.创新能力
公司从技术、资金、人才和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多项措施,构建了全方位的创新体系。通过持续的创新,保持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并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技术方面,随着生成式AI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给整个信息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也正在推动空天信息行业应用模式和研发范式的革新。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公司在大模型领域投入大量资源,不仅跑通了技术路线,构建了自己的底层模型,也完成了工程化建设和应用实践。在这一基础上,也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算法创新和应用创新能力,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资金方面,通过成立中科星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并发起设立安徽省和生星图空天智能创业投资基金,以自有资金和投资资金覆盖公司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为创新提供充沛资金支持;人才方面,通过成立数字地球学院,并与多家高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在提升员工学术水平、跟进前沿技术发展的同时,也为引入优秀人才提供了稳定的渠道,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制度的保障。通过推进星图合伙人计划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激励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为创新提供持续的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张晓波 08-21 20:50
刘畅 08-21 19:34
刘静 08-21 19:58
董萍萍 08-21 17:58
董萍萍 08-16 21:15
董萍萍 08-16 21: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