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韩寿险业为鉴,中国利差损风险可控
我们复盘日韩利差损阶段看认为当前中国寿险业利差损风险可控。(1)应对长期利差损风险,需要资产和负债两端同步发力,负债端优化产品结构+降低负债成本,资产端拉长久期+重视交易机会和高股息权益投资。(2)相比日本长达20年的利差损风险,我们认为我国寿险行业利差损风险相对可控,得益于监管层调降负债成本积极且新单置换速度较快,资产端受益经济独立自主,预计下行空间相对有限。(3)从日本经验看,出海投资带来较好的投资收益,虽然需要面临汇率和利率波动的影响。展望看,2024 年负债端延续高景气,个险转型见效,银保价值提升,全年NBV 有望实现高质量增长,下半年低基数下业务景气度有望延续。当前板块估值和机构持仓仍在低位,业务景气度和政策端带来超额收益支撑,资产端催化有望驱动板块估值持续回升,继续看好寿险板块机会,推荐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受益标的新华保险。
日本篇:优化产品结构+调降负债成本,固收兼久期和交易+增海外+稳权益我们认为1990 年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寿险业经历20 年漫长利差损的原因是:
(1)通胀及行业竞争造就的高预定利率+重储蓄的产品结构下存量负债成本高企:(2)90 年代后寿险高渗透率+泡沫破灭后居民重储蓄,新单契约负增放慢负债成本置换速度;(3)寿险投资端收益率跟随利率、股市、房市失速下跌。2010年后日本寿险业走向正利差,得益于:(1)负债端:建立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提升保障型产品占比。1995 年建立评估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把握 “长寿风险”和“少子老龄化”机遇通过产品创新+挖掘细分市场+降低投保标准+保费低额化等方法提高保障型产品占比。(2)资产端:固收拉长久期+交易配置(70bp),增配海外证券(70bp),国内权益上行(30bp),贡献2011-2022年寿险行业总投资收益率2.2%超10Y 国债190bp。国内债券占比约50%,票息收益率稳定在1.5%以上,得益于日本超长期债券持续供应以及充足期限溢价(近20 年30Y-10Y 溢价86bp),险企主动拉久期。交易配置归类类似国内OCI 科目,日本第一生命近10 年平均交易收益率约0.5%。海外证券占比22%,以欧美债券为主(20.6%),票息收益高(超3%)但波动较大。行业/三家样本险企平均股票占比6%/12%,2012 年后股息+资本利得双提升。
韩国篇:负债成本持续压降,久期匹配好+权益主归OCI+贷款地产稳收益以韩国三星人寿2009 年以来韩国10Y 国债持续下行,存量负债成本高企,预定利率跟随下行,当前净投资收益率与负债成本基本匹配。负债端:2009 年后固定+浮动保单负债成本骤降。负债成本自2009 年6%降至2023 年3.3%,浮动利率保单准备金占比持续提升。资产端:2011-2023 年一般账户投资收益率达3.5%,超10Y 国债80bp,主要通过债券(34bp)、贷款(33bp)、房地产(9bp)贡献。
固收/权益占比约80/20%,主动拉长久期下资负匹配在9 年,贷款(18%)和地产(2%)贡献高收益,股票90%归类OCI,基金+衍生品等占比提升。
中国映射:监管呵护调降负债成本,中国寿险业利差损风险可控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四家险企样本看,2011-2017 年为利差走阔阶段,2012 年以后净投资收益率中枢有所下行,VIF 打平收益率攀升受储蓄险占比提升影响,2023 年4 家险企平均利差140bp。我们认为2024 年迎来寿险业存量负债成本下行拐点:(1)主因2023 年和2024 年监管窗口指导主动下调传统险预定利率和分红万能险结算利率,8 月主动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2)全面深化报行合一有望优化渠道成本,提升费差益;(3)上市险企主动调整产品策略,预计分红险吸引力提升,头部险企竞争力提升。4 家平均NBV 打平收益率自2023 年3.06%下降50bp 至2024H1 的2.56%。
风险提示:长端利率下行和资本市场不及预期;寿险公司改革转型慢于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