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高息定存将迎集中到期 如何看待当前存款的几个关键问题

2024-11-21 07:30:08 和讯  东方证券屈俊/于博文
  存款增速经历“大起大落”,24Q3 以来增速修复的持续性尚待观察。21Q3-23Q1超额储蓄现象推动存款增速持续攀升,此后存款增速趋势性回落,受贷款派生存款放缓、监管政策以及居民资产配置行为变化的共同影响。今年7-9 月存款增速有所修复,如何看待其持续性?我们认为可以观察到积极因素,但尚有一定不确定性:
  1)7 月以来新增存款结构偏弱,非银存款持续大幅同比高增有难度,一是股市再现极致行情可能较难,二是银行同业负债成本若有所压降,也可能冲击非银存款。2)企业存款的走势更多依赖于贷款,以及财政存款的转化。年内看,财政存款的转化确定性更强。 3)居民存款的走势存在不确定性,需关注资本市场的变化,以及2022 年左右新增的三年定存在2025 年到期重定价过程中存款的稳定性。
  存款利率受自律机制约束,并已建立市场化调整机制。2015 年10 月起,央行放开对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的行政管制,由自律机制形成自律约定上限,并逐步指导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现行监管体制下,存款利率实际上分为存款基准利率及自律上限、挂牌利率、执行利率三个层次,自律机制通过开展合格审慎评估规范成员银行的定价行为。2022 年下半年以来,广谱利率处于下行周期,大行已累计六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
  银行负债结构和存款期限结构走弱,共同制约负债成本的改善。从大的负债结构来看,23Q2 以来伴随存款缺口的加深,银行主动负债力度加大。从存款结构来看,预期和风险偏好影响下,2019 年以来企业、居民部门存款中的定期占比抬升幅度均超10pct。负债和存款结构的走弱制约银行负债成本的改善,上市银行负债成本率21-23 年抬升超20bp。24Q3 以来,居民部门定期化趋势有一定的放缓,但持续性尚待观察,后续存款活期化能否持续的关键在于:1)企业资金活化率提高,这需要增量财政政策的加持。2)居民消费能力或意愿的回升,这需要收入侧或地产市场至少一方面的边际改善。3)股票市场回暖得以持续,对应居民资产配置风险偏好的抬升。
  如何看待当前存款的几个关键问题:1)关注居民资产配置在存款和广义基金之间的再平衡。今年以来现金管理类等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速度明显快于存款挂牌利率,居民存款“搬家”现象较为温和,往后看,存款和理财之间的再平衡趋势有望延续,居民存款走势的最大不确定性或仍是股票市场,但对存款的分流预计有限。2)高息定期存款集中到期,对息差的改善作用几何?基于历史增量规模测算,或改善25 年息差6bp(可能有一定低估),基于到期日结构测算或改善8bp。3)如何看待同业存款定价的自律管理?一是在同业存款规模高增而定价水平偏高的背景下,持续呵护银行负债成本及息差;二是防范企业资金空转套利。若同业活期存款定价规范落地,中性情形下测算可改善银行息差3bp。
  近期进入稳增长政策密集落地期,宽货币先行,宽财政紧随,其中地方化债有望提速且规模不低,部分有化债逻辑的区域性银行有望受益。广谱利率下行区间,银行净息差短期承压,但高息存款进入集中重定价周期,对息差形成重要呵护;手工补息监管消退,叠加财政加力,利好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平稳修复。
  现阶段关注两条投资主线:1、基本面稳定,有望受益于化债逻辑的区域性中小行。建议关注渝农商行(601077,买入)、重庆银行(601963,未评级)。2、顺周期品种,建议关注江苏银行(600919,买入)、常熟银行(601128,未评级)、宁波银行(002142,买入)、杭州银行(600926,买入)、南京银行(601009,买入)、成都银行(601838,买入)。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财政政策不及预期;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萍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