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晚间,*st刚泰(原证券名称:刚泰控股)公告称,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及实控人等4名董事高管集体进行立案调查。
从上市公司自曝丑闻、到被监管部门出具警示函、再到股权被司法轮候冻结、公司高管集体遭遇立案调查,事态的发展正在变得日益严重。
42亿担保炸雷
公司高管集体遭调查
自从*st刚泰被爆出违规担保事件后,不少市场声音猜测,公司将因此被立案调查。果不其然,监管部门重拳出手,对上市公司及高管层采取了集体调查的措施。
此前*st刚泰自曝公司内部问题,发现控股股东42亿违规对外担保一事,揭开了这一轮风波的序幕。4月10日晚,*st刚泰发布公告称,在部分借款纠纷案件中,存在由公司提供担保嫌疑,经自查,相关担保均与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刚泰矿业有限公司(简称“刚泰矿业”)及其一致行动人或实际控制人徐建刚相关,但均未经公司有决策权限的决策机构批准,属于违规为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提供担保。公司涉及违规担保42亿元,目前尚未偿还的本息合计约34亿元,股东提供的质押担保物约51亿元。
尽管实控人在披露的公告中强调,其额外提供的质押担保物,能够足额覆盖借款本息,不会给刚泰控股造成实质性损失。但交易所仍然对*st刚泰担保事项进行了重点关注。
4月10日当日,*st刚泰收到监管问询函件,上交所要求公司披露控股股东目前的债务情况、资金实力、偿还能力、资信情况,以及约51亿元质押担保物的资产状况,是否存在变现受限的情形。同时,如果如申请担保无效未能获得法院支持,需要审慎评估可能造成的损失并进行充分风险提示。
5月8日,*st刚泰披露,上海金融法院裁定,其控股股东刚泰集团及实控人徐建刚等和长城资管借款合同纠纷一案,因保全需要,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全部股份1.95亿股全部被司法冻结或轮候冻结,冻结期限三年。
同时,其中部分担保借款的出借人还将*st刚泰列为被告之一提起诉讼,累计诉讼金额已达披露标准,但公司未及时披露。根据相关规定,甘肃证监局决定对*st刚泰及实控人等4名董事高管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ST阶段仍有资金炒作
公司或有退市风险
距离*st刚泰自曝违规风波,仅仅不到一个月,这家问题公司便已然踩上退市的边缘。由于违规对外担保事项触及其他风险警示红线,上市公司在4月11日停牌后随即就被戴帽,4月12日复牌后公司股票简称由“刚泰控股”变更为“ST刚泰”。
4月30日,*st刚泰发布公告,因众华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18年度财务报告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根据上交所相关规定,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市公司已经明确出现市场风险,但仍有资金冒险进入“刀口舔血”,炒作意图十分明显。据4月16日龙虎榜数据显示,*st刚泰前五大买入总计131.70万元,占当天总成交金额44.39%,其不乏中投证券南京中央路证券营业部、招商证券(600999)杭州天目山路证券营业部、申万宏源(000166)西部证券(002673)南京汉中路证券营业部等机构席位。
深陷流动性困局
公司资金能力堪忧
实际上,*st刚泰需要面临的可能不仅仅是违规担保事件。此前,由于业绩亏损、审计报告无法出具意见等情况,已有不少投资者开始密集关注公司出现的流动性危机问题。
从2018年三季报显示,刚泰矿业持有的刚泰控股的全部股份已处于冻结状态。同时,刚泰集团以及实际控制人徐建刚所持股份多数也被质押。
从报表上看,从2016年至2018年,*st刚泰持有的现金从19.51亿变为2018年年末仅剩3100万元左右,账面上持有现金不多,其偿债能力值得担忧。
此前,也有消息传出,刚泰集团因市场消息扰动导致金融机构对企业产生了不信任,并采取抽贷方式,致使企业突发短期流动性危机。
2018年6月29日,大公国际出具报告称,鉴于*ST刚泰目前面临流动性风险,其销售回笼、资产处置等偿债来源筹措计划和资产重组实施方案及未来影响短期内面临不确定性,大公国际决定将*ST刚泰*ST刚泰列入信用观察名单,并延迟出具评级报告。
对于此次违规担保风波,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上市公司没有有办法解除担保或法院支持担保无效,则需要承担巨大的担保债务。而随之而来的疑问则是,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资金实力是否能够偿还巨额债务?
随着公司被立案调查,留给*st刚泰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