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产量创新高全年丰收有基础 下半年农业农村部多措稳产保供生猪

2022-07-21 07:52:46 21世纪经济报道 

“夏粮小麦增产丰收成为上半年三农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

大暑将至,农事忙。

7月20日,国新办举行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粮食生产形势和“菜篮子”产品市场情况。

夏粮已丰收到手,当前各地正有序推进夏种夏管。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早稻及秋粮丰收基础较好。

保障粮食产量守好“米袋子”,抓好生猪生产提稳“菜篮子”。针对近期生猪价格上涨引起市场关注,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陈光华表示,这轮猪价上涨主要是恢复性、季节性上涨,叠加一些特殊因素的作用,“但生产是充足的,后期猪价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动力。”

全年粮食丰收有基础

“夏粮小麦实现增产,全年粮食丰收有基础。”曾衍德说。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第一季,夏粮小麦占口粮的四成。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夏粮产量2947.8亿斤,比上年增产28.7亿斤,产量创历史新高。其中小麦产量2715亿斤,较去年增加25.7亿斤,优质专用品种占比38.5%、提高1.2个百分点。

在去年罕见秋汛、新冠肺炎疫情散发、农资价格上涨等多重考验之下,夏粮小麦丰收不易。“夏粮小麦增产丰收成为上半年三农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曾衍德说。

全年粮食生产分三季,夏粮、早稻、秋粮。今年夏粮小麦大规模机收从5月28日全面展开,到6月21日收获进度99.2%,全国大规模机收就已基本结束。夏粮之后是早稻,曾衍德介绍,预计早稻面积稳中有增,目前收获过六成、丰收在望。“早稻及秋粮丰收基础较好。”曾衍德说。

全年粮食大头看秋粮,秋粮占75%。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刘莉华从面积和长势出发,判断今年秋粮丰收有一定基础。

面积是产量的基础。刘莉华介绍,目前除部分双季晚稻和晚秋粮作物外,秋粮面积大头已落地。初步预计,今年秋粮面积有望超过13亿亩,比上年有所增加。

刘莉华解释,秋粮面积主要增在三个方面:一是各地层层压实责任,整治撂荒地、清理“非粮化”、发展间套种,努力种足种满;二是春夏播期间气象条件总体比较有利,土壤墒情较好;三是粮食价格较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

粮食长势亦关乎产量。刘莉华表示,今年秋粮长势总体正常。秋粮的大头在东北,东北粮食占了秋粮的1/3以上,今年东北大部雨水好、墒情足,除了局部地区强降雨造成农田内涝、部分玉米受灾外,大部地区的作物长势都好于常年。南方水稻长势也总体正常,黄淮海、西北地区玉米、大豆长势不错。

目前距离秋粮收获还有两个多月时间,7-9月既是秋粮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旱涝、台风等灾害多发重发时期、病虫危害最严重时期。

为夺取秋粮丰收,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农村部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安排部署。

一是抓好面积的落实。关键要确保晚稻和晚秋作物应种尽种,种在适播期,特别是指导“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区努力发展再生稻,能增一亩是一亩,能增一季是一季。

二是抓好秋粮田间管理。分作物、分区域制定完善秋粮田间管理技术意见,继续组织包省包片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农民搞好秋粮的肥水管理,落实关键措施,确保安全成熟、促进单产提高。

三是抓好防灾减灾。重点做好洪涝、夏伏旱、高温热害、台风、早霜、寒露风等灾害的防范。加强草地贪夜蛾“三区四带”的布防、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害的防治。

今年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早稻及秋粮丰收基础较好。新华社

下半年生猪供应有保障

综合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自第12周(3月21-27日)起,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持续上涨,连涨11周,第28周(7月11-17日)每公斤生猪价格为22.81元,较第12周上涨67.4%。6月底到7月初涨幅明显扩大,最近有所回落。

陈光华表示,总体而言,这轮猪价上涨主要是恢复性、季节性上涨,叠加一些特殊因素的作用。

具体而言,从养殖效益看,陈光华介绍,今年上半年猪价总体低迷,大部分养殖场(户)亏损,价格适当上涨有利于生猪产业持续发展。另外,玉米、豆粕等价格持续上涨,一公斤生猪养殖成本同比增加1元左右,对猪价上涨也有一定推动作用。

农业农村部监测发现,除了1月和6月养猪略有盈利之外,2-5月养猪均亏损,上半年出栏一头猪平均亏损98元,最近半月余才扭亏为盈。

猪价较快上涨还有一些特殊因素。陈光华解释,前一段时间,随着学校、工厂复课复工,社会餐饮逐步放开,猪肉消费明显增加,拉动猪价快速上涨。同时,养殖场(户)压栏和二次育肥增加,猪肉进口量减少等因素也造成了猪肉供应阶段性减少,助推猪价上涨。

猪肉价格变动影响CPI。上半年CPI同比上涨1.7%,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4%;二季度CPI同比上涨2.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3%。

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二季度食品价格由降转涨主要受鲜果、鲜菜、鸡蛋、粮食价格涨幅扩大和猪肉价格降幅收窄影响。其中,二季度猪肉价格下降21.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0.5个百分点。

6月CPI同比上涨2.5%,涨幅创近两年新高,其中食品同比上涨2.9%,较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付凌晖解释,猪肉价格降幅收窄为背后主因。

与此同时,付凌晖指出,总体而言猪肉价格上行对CPI整体涨幅有限。目前生猪产能总体恢复到正常水平,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前期压栏大猪会陆续出栏,有利于增加猪肉供给。加之相关部门加强市场调控,稳定供求关系,将促进价格平稳运行。

陈光华从能繁母猪、新生仔猪和中大猪数量三方面分析,预计下半年生猪出栏量与去年同期相当,生猪供应有保障。

今年以来,能繁母猪存栏量一直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目前已连续两个月回升;上半年新生仔猪数量与去年同期相当,预示下半年生猪上市量不会少于去年;6月规模猪场5月龄以上的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增长8%,7、8月生猪供应和猪肉产量将稳定增加。

为进一步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农业农村部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监测预警,紧盯能繁母猪存栏量等关键指标,根据月度变化情况,适时采取针对性调节措施,保持生猪产能稳定在合理区间。强化信息发布,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顺势出栏肥猪,避免过度压栏。

二是压实属地责任。开展生猪产能调控工作考核,督促地方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要求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并落实长效性支持政策。

三是防好生猪疫病。持续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统筹抓好猪流行性腹泻等常见病防治,不断提高养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疫情形势平稳不反弹。

(作者:李莎 编辑:林虹)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责任编辑:赵艳萍 HF094)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