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2020年的疫情冲击下,不少行业的格局被重塑。去年因疫情赚的盆满钵满的家用医疗器械公司——鱼跃医疗(002223),随着疫情红利消退后,业绩遭遇明显下滑,2021年其业绩报告显示营收利润双降,2022年上半年的业绩也持续低迷,且毛利率下滑明显,研发投入占比远不及同行。
与此同时,作为抗疫概念股,今年以来鱼跃医疗的股价也一路下跌。在其不断并购下公司增加了品控风控压力,质量问题频现、处罚投诉不断。作为国内家用医疗器械的龙头企业,鱼跃医疗还能“愉悦”吗?
营收利润双降,告别高增长时代
在疫情期间大赚一笔的鱼跃医疗,自2021年开始其业绩便迈上了下坡路。今年8月23日晚间,鱼跃医疗披露了2022年上半年的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53亿元,同比减少1.11%;净利润为7.88亿元,同比下降18.1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4亿元,同比减少27.31%。截至半年报的报告期末,鱼跃医疗的资产总额为130.87亿,资产负债率32.19%,货币资金30.52亿。
在一片降幅的业绩数据之中,回顾前两年的业绩报告,从2021年就可以见到鱼跃医疗的下滑趋势。
2021年,鱼跃医疗发布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共实现营业收入约68.94亿元,同比增加2.51%,但其个位数的增速创下多年来的增幅新低。另有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4.82亿元,同比减少15.73%,这是鱼跃医疗自2008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归母净利润下滑,也由此拉开了其下滑趋势。分季度来看,从2021年的第二季度至2022年的第二季度,鱼跃医疗已经连续5个季度实现扣非净利润的负增长了。
分业务板块来看,鱼跃医疗的几大业务板块均呈现下滑趋势,康复临床器械、呼吸治疗解决方案和急救三大业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49亿元、10.99亿元、0.64亿元,同比减少了13.09%、16.8%和32.14%。对于下降幅度最大的急救业务,公司解释为是受到海外供应链方面的限制,从而导致整体业务规模下滑。
不断并购下的品控压力,质量问题频现
在内生性增长不足的情况下,鱼跃医疗选择了外延扩张,旗下拥有的几大主要品牌下,除了“鱼跃yuwell”之外,其他品牌主要通过并购获得,2017年收购德国“普美康Primedic”以求切入急救业务;2021年收购血糖仪企业凯立特,推出“安耐糖”血糖检测产品;今年5月收购江苏乐润隐形眼镜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收购的品牌还不足以支撑起业绩的增长,并增加了鱼跃医疗带的品控压力,近几年来,鱼跃医疗屡屡收到质量问题投诉与处罚罚单。最令人嗔目结舌的是2017年前董事长吴光明因内幕交易“花王股份(603007)”被处以高额罚款,还被上交所公开谴责。不久之后,吴光明将大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吴群。
除此之外,2021年5月,上海鱼跃医疗因其“鱼跃”睡眠呼吸机未经审查便发布广告,被上海市杨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予以罚款10万元;2021年12月,江苏省药监局发布了关于鱼跃医疗的行政处罚信息,依据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对鱼跃医疗生产的电动洗胃机“流量”不符合规定一条,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147304.50元。
“疫情红利”消退,全系列产品毛利下滑
在利润端增长受限的影响下,鱼跃医疗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也是节节败退,抗疫概念股逐渐回归理性。截至2022年9月19日,鱼跃医疗的股价为27.05/股,相比2021年12月31日的收盘价37.5元/股,年内跌幅已经近30%,当前市值仅为271亿元。
9月16日,据东方财富(300059)网消息显示,鱼跃医疗被深股通减持42.25万股,最新持股量为2696.23万股,占公司A股总股本的2.69%。
在利润端增长幅度受阻的环境下,鱼跃医疗的研发投入也一直居于行业低位。就拿投资者们一直对比的行业龙头迈瑞医疗(300760)来说,2021年,迈瑞医疗在研发方面投入27.26亿元,而鱼跃医疗同期研发费用为4.26亿元,远不及迈瑞医疗。且在家用医疗机械领域,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鱼跃医疗的市场份额不断受到挤压,且高质量创新产品较少,整体而言的竞争力并不算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营收利润双双下滑的趋势下,鱼跃医疗的毛利率下滑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其半年报的数据显示,鱼跃医疗的毛利率为47.24%,同比下降3.5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鱼跃医疗的六大业务板块的毛利率均呈现出下滑趋势,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板块为呼吸治疗解决方案,同比下降了9.38%至47.15%。
在第“三代”吴群接班鱼跃医疗之后,作为新一代掌门人,为鱼跃医疗提出了“百亿营收、千亿市值”的目标,但就当前的营收规模和股价表现来看,还差距甚远。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商业华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