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双轮驱动,锂电池行业业绩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方面,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87.2 万辆,同比增长96%;渗透率为25.6%。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带动动力电池出货量持续增长,2022 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为480GWh,同比增长118.2%。储能方面,2022 年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130GWh,同比增长170.8%。下游需求高增带动2022 年锂电池公司业绩同步增长。2022 年锂电行业营业收入为4754.33 亿元,同比增长125.65%;归母净利润为374.89 亿元,同比增长87.99%。2023Q1 锂电池行业业绩延续增长态势,其中营业收入为1282.76 亿元,同比增长69.85%;归母净利润为114.07 亿元,同比增长405.18%。伴随上游主要原料价格回落,2023Q1 锂电池行业盈利能力有所回升。2023Q1 锂电池行业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9.83%、8.89%,分别同比提升5.31pct、5.9pct。
2023Q1 锂电池企业以去库存为主,对上游原料需求下降,导致原料价格持续下跌。截至2022 年末,我国锂电池成品库存合计超110GWh,其中2023Q1 去库存超35GWh。锂电池企业库存高企导致其2023Q1 排产量低于出货量,进而导致其对上游原料需求下降。我国碳酸锂库存从2023 年初的7202 吨增长至2023 年4 月的54917 吨,涨幅为662.5%,价格从2023 年初的51.5 万元/吨下降至2023 年3 月底的24.5 万元/吨,降幅达52.4%。同时,2023Q1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出货量分别环比下降32%、20%、17%、27%、22%。
原料碳酸锂价格下跌和下游需求下降导致上游四大主材价格大幅下跌。
截至2023 年5 月5 日,三元材料523/622/811 全国价分别较2023 年初下降46.3%、42.1%、36.3%;磷酸铁锂市场均价较2023 年初下降57.2%;负极材料人造石墨低端/中端/高端价格分别较2023 年初下降35.8%、28.3%、16.1%;电解液磷酸铁锂中国/电解液(三元/常规动力型)全国价分别较2023 年初下降44.6%、34.7%。
2023Q1 锂电池上、中游归母净利润承压下行。上游方面,2023Q1锂行业归母净利润为29.99 亿元,同比下降45.21%;钴镍行业为10.84亿元,同比下降51.92%。中游方面,2023Q1 正极材料行业归母净利润为1.56 亿元,同比下降96%;负极材料行业为17.18 亿元,同比下降28.7%;电解液行业20.73 亿元,同比下降56.09%;隔膜行业为13.33 亿元,同比下降28.92%。随着未来下游需求回暖,锂电池企业或将进入补库阶段,有望带动上游原料企业迎来业绩修复。
汽车电动化大趋势下,需求有望回暖;储能锂电池有望延续高增。
新能源汽车方面,2022 年全球及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分别为13.3%、25.6%,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2023 年3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5.3万辆,同比增长34.9%,环比增长24.4%。未来新能源汽车车型的持续丰富,将对新能源汽车销量正向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有望带动动力电池出货量持续增长,GGII 预计2023 年全球及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为1050GWh、850GWh,分别同比增长54.4%、77.1%。储能方面,GGII 预计2023 年全球及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分别为250GWh、210GWh,分别同比增长66.7%、61.5%。
投资建议
目前新能源汽车需求回暖,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延续增长,相关企业或将受益,锂电池端,建议关注具备成本、技术及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材料端,建议关注格局较好的头部企业,如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德方纳米、容百科技、恩捷股份、贝特瑞等。
风险提示
技术更新迭代、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异常波动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