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全年信贷增量平稳 息差降幅有望收窄

2024-01-07 13:35:06 和讯  中信建投证券马鲲鹏/李晨
  核心观点:
  预计银行业2024 年信贷增量保持同比持平或略有多增,且回归“4321”或“3322”的正常投放结构,因此一季度信贷增量或同比少增。息差降幅可能较23 年有所收窄,在经济复苏趋势逐步向好的情况下,有望呈现“L 型走势”。中收业务上,代销保险通过以量补价对冲费率下行影响,理财情况有望随资本市场稳定而略有好转。资产质量方面,预计不良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保持平稳,房地产、城投等重点领域风险情况好于市场悲观预期。
  事件:
  1 月4 日-5 日,中国人民银行2024 年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要注重新增信贷均衡投放,提高存量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确保社会融资规模全年可持续较快增长。价格上,兼顾内外均衡,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简评
  近日央行2024 年工作会议成功召开,对24 年信贷投放的量、价,以及重点风险领域防范化解等核心问题做出引导。我们结合近期银行开门红情况,对24 年银行业基本面情况和近期市场重点关注问题做以下判断:
  1、量:预计24 年全年信贷增量与23 年基本持平或略有多增,节奏上更加平滑,回归“3322”或“4321”的正常节奏。从政策端宏观导向来看,央行提出“确保社会融资规模全年可持续较快增长”,从目前银行自身开门红信贷储备情况来看,目前信贷需求也相对较23 年四季度情况有所修复。预计在支持实体经济复苏力度不减的大背景下,银行业信贷增量将保持与23 年基本持平,高基数效应下信贷增速或略有下降。若经济复苏趋势持续向好,信贷需求更加旺盛,部分银行也有望实现同比略有多增。
  节奏上看,预计一季度信贷投放或同比少增,量级上接近近五年的平均水平,全年回归“3322”或“4321”的正常信贷节奏。一方面,2023 年一季度疫情刚刚过去,经济复苏预期较强、信贷需求十分旺盛,叠加靠前投放的政策引导,信贷增量占比过高。在回归正常信贷投放节奏后,预计1Q24 信贷增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另一方面,监管多次提出“要注重新增信贷均衡投放,平滑信贷增量”,因此24 年信贷投放节奏上应该不再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信贷需求上看,目前对公信贷储备仍以基建、制造业为主,并向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有所倾斜。零售信贷需求略有好转,24 年零售信贷增量占比或有提高。对公贷款方面,目前银行开门红信贷储备大部分仍以基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为主。此外,央行提出“盘活存量信贷资源”的政策导向,银行在对公信贷资源排布上继续向普惠、绿色、专精特新等领域倾斜。预计随着保障性租赁住房、城中村建设、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等三大工程政策细则的出台,也将对银行24 年对公信贷需求形成有力支撑。零售信贷方面,随着居民消费、出行意愿的逐步好转,消费贷、信用卡贷款需求有缓慢的修复,但复苏趋势仍不明显,仍需等待经济复苏趋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改善。按揭贷款方面,个人按揭贷款需求在地产政策放松带动下稍有好转,二手房市场相对更加积极。而随着存量按揭贷款利率的下调,提前还款情况略有减少,但仍处于相对高位,主要仍在于居民缺乏有效的投资选择。在需求略有复苏+提前还款减少的情况下,按揭贷款增量有望好于23 年。
  由于按揭、消费贷款需求都有一定向好趋势,预计银行24 信贷计划中零售信贷增量占比有所提高。
  2、价:考虑24 年LPR 继续下调的因素下,息差降幅或仍有望好于23 年。节奏上一季度降幅最大,之后降幅有望逐季收窄。资产端,由于存量按揭利率下调、LPR 重定价、地方化债降息展期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影响,银行业资产端利率短期内下降趋势难言改善,但2024 年开年后也出现一定有利变化,对资产端利率下降幅度形成了一定向上托力。一方面,由于23 年一季度信贷大规模超预期投放,导致价格战较为严重,贷款定价更多处于无序非理性竞争。当前监管也对银行贷款定价给予一定引导,确保银行在贷款定价上保持在国债利率之上的合理定价区间。另一方面,目前对公、零售两端信贷需求均较23 年下半年有小幅改善,且新发贷款利率已下降至绝对低位,在LPR 下行幅度基础上继续大幅下降的空间十分有限。目前来看,部分银行开年来的新发贷款利率已出现企稳或降幅收窄的较好趋势。叠加银行继续通过优化自身资产结构和信贷结构,提升高收益资产占比,预计资产端收益率收窄幅度有望较23 年略有改善。
  负债端,2023 年存款挂牌利率三次下调的红利在24 年将进一步显现,且美联储加息周期停止情况下,外币存款成本上行压力也将有所缓解,预计24 年存款成本降幅有望略高于23 年。但考虑到存款定期化的结构性因素仍较为明显,存款成本的下行幅度难以完全对冲资产端利率下行的负面影响。部分有能力积极压降高成本、长期限存款,持续优化存款结构的银行负债端优势将更为明显。
  综合来看,在资产端新发贷款利率降幅有望收窄、负债端存款利率下调利好逐步显现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即使在考虑24 年LPR 继续小幅下调的情况下,银行业息差降幅也有望较23 年有所收窄。节奏上来看,由于大部分按揭贷款在1 季度重定价,预计一季度息差降幅最大,若后续经济复苏趋势持续稳中向好,信贷需求逐步改善,则降幅有望逐季收窄,呈现“L 型走势”。
  3、资产质量:不良率、拨备覆盖率保持平稳,重点领域风险持续化解。随着宏观经济持续稳步复苏,叠加房地产、城投等重点领域风险的持续化解,预计2024 年银行业资产质量仍将保持稳定,不良率、拨备覆盖率等核心指标持续平稳,有助于利润的稳定释放。
  房地产风险上,预计地产不良生成的高峰期已经过去,期待房市销售端改善带动风险持续化解。对公房地产方面,23 年11 月央行金融机构座谈会上提出的“三个不低于”本质上是2022 年“金融十六条”政策导向的延续,仍未有具体监管指标落地。目前来看,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资需求”,优质房企的流动性问题正在缓解,房地产系统性危机已经根本性解决。
  对于部分已出险或公开市场违约的房企主体,银行基本采取项目制的现金流监管方式,与房企主体存在风险隔离,且大都计提了远高于贷款平均水平的拨备,风险抵御能力十分充足。目前来看,对公房地产风险的彻底化解核心仍在于房市销售端偏弱,导致房企拿地意愿、融资意愿减弱,期待近期降低首付比例、下调按揭贷款利率下限等一系列提振房市的政策效果显现后,带动房企经营情况改善,推动风险的持续化解。
  个人抵押贷款方面,由于近期部分地区房价大幅下降,市场担心抵押物价值出现低于贷款价值情况,导致个人或银行卖房引发房价继续下跌的恶性循环。目前来看,一方面上市银行自身平均抵押贷款乘数接近五、六成,距离房价下跌幅度仍有一段距离。而随着一系列促进房地产销售端政策效果的显现,房价下跌趋势有望得到一定缓解,形成大规模、趋势性的资不抵债情况的可能性极低。另一方面,从银行自身风控角度而言,抵押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为贷款人现金流,第二为抵押物价值。对于首套房贷款人而言,住房刚需下因房价下跌而放弃还款的可能性较低,而银行更多的也是通过房地产抵押作为抓手推动借款人还款。对于多套房或其他房产抵押贷款而言,本身贷款乘数更低,房价下跌至低于贷款价值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地方政府平台化债方面,随着各地再融资债券的陆续发行,地方化债进程逐步启动。目前情况来看,对于城投而言,非标的债务成本压力要远高于银行贷款,因此地方政府债融资债券的主要用途更多在于偿还企业欠款、部分公开债以及高息非标,直接置换银行贷款的占比较小。而银行贷款的降息展期上,各家银行首要置换自身城投贷款为主,跨行置换情况较少,且多为政策性银行或部分国有大行参与。
  利率上看,降息幅度多与当地政府一事一议的协商确定,且整体降幅低于此前市场较为悲观的预期。此外,12 个化债省份中同样存在差异,部分仍要承担一定经济发展认为的省份(如重庆、天津等)降息幅度并不高,而尽管经济压力较大的部分省份对降低利率的要求相对较高,但银行自身基本坚持商业可持续的定价与地方政府协商,降息幅度整体可控。且大部分国有大行、股份行并未过多下沉至弱区域、低层级的城投平台,对息差影响极小。此外,江浙、成都等经济较为发达的非重点化债区域降息展期的需求并不强烈,没有受到化债省份的向下牵引作用,因此市场不必高估非化债地区银行的息差压力。
  4、中收:保险费率下调冲击较大,战略上“以量补价”为主;理财情况逐步稳定,降幅略好于23 年。在减费让利的政策导向下,23 年代销保险、基金的费率均有所下调。目前来看,由于23 年居民避险情绪较为严重,代销保险收入占中收增量比例较大,因此报行合一后代销保险费率的大幅下降会对银行24 年中收情况产生一定冲击。但考虑到目前资产市场表现仍偏弱,居民对保险产品需求仍较为旺盛,预计大部分银行24 年将采取“以量补价”的策略来对冲保险费率的下调影响。其中原本代销保险费率相对较高、业务收入增长较好的招行、平安等股份行面临的以量补价压力要相对更大。理财方面,23 年全年财富管理业务都相对低迷,收入基数相对较低。若24 年债市波动相对减弱和资本市场表现有所改善,理财业务收入降幅或有望小于23 年。
  5、投资建议:从当前信贷需求和银行业开门红储备情况来看,预计银行业2024 年信贷增量保持同比持平或略有多增,且回归“4321”或“3322”的正常投放结构,因此一季度信贷增量或同比少增。息差降幅可能较23 年有所收窄,在经济复苏趋势逐步向好的情况下,有望呈现“L 型走势”。中收业务上代销保险通过以量补价对冲费率下行影响,理财情况有望随资本市场稳定而略有好转。资产质量方面,预计不良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保持平稳,房地产、城投等重点领域风险情况好于市场悲观预期。
  银行板块配置上,当前正处于政策底向经济底过渡阶段,板块以震荡为主,需要等待经济底、业绩底依次出现,推动银行板块启动估值修复。震荡期首选beta 主线下对板块景气度有重要指向意义的国有大行、招商银行及低估值有变化标的,如浙商银行。经济底、业绩底出现后优质区域性银行更优,例如成都银行、江苏银行、常熟银行、宁波银行。
  6、风险提示:(1)经济复苏进度不及预期,企业偿债能力削弱,资信水平较差的部分企业可能存在违约风险,从而引发银行不良暴露风险和资产质量大幅下降。(2)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集中暴露,对银行资产质量构成较大冲击,大幅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3)宽信用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公司经营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可持续,从而对公司信贷投放产生较大不利影响。(4)零售转型效果不及预期,权益市场出现大规模波动影响公司财富管理业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