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一周行情:
一周行业涨跌幅。本周(01.02-01.05)建筑装饰行业(SWI)下跌0.64%,强于深证成指(-4.29%)、沪深300(-2.97%)、上证综指(-1.54%)。本周表现,周涨幅在SW 31 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9 位,行业排名较上周(第18 位)有所上升。分子板块看,国际工程(2.59%)板块表现最好,其他专业工程(-2.28%)板块表现最弱。
一周个股表现。本周中信建筑行业中共有62 家公司录得上涨,数量占比42.47%;本周个股涨跌幅优于行业指数涨幅(-0.64%)的公司数量77 家,占比52.74%,本周建筑行业录得上涨公司家数较上周有所下降,本周行业涨幅前5 为利柏特(25.82%)、洪涛股份(9.49%)、雅博股份(8.23%)、中天精装(7.90%)、ST 花王(7.86%);本周行业跌幅前5 为罗曼股份(-9.57%)、元成股份(-9.73%)、高新发展(-9.86%)、科新发展(-11.32%)、时空科技(-17.63%)。
行业估值。从行业整体市盈率来看,截至12 月29 日建筑装饰行业(SW)市盈率(TTM)为8.35 倍,行业市净率(MRQ)为0.73 倍,行业市盈率、市净率与上周比有所下降。与SW 一级行业横向比较,建筑行业PE 估值位居各一级行业倒数第2 位,高于银行。PB 估值位居各一级行业倒数第3 位,高于银行、房地产。当前行业市盈率(TTM)最低前5 为山东路桥(3.60)、中国铁建(3.80)、中国建筑(3.91)、陕西建工(4.34)、中国中铁(4.43);市净率(MRQ)最低前5 为中国铁建(0.42)、中国交建(0.49)、中国建筑(0.49)、龙元建设(0.50)、中国中铁(0.52)。
行业动态分析:
本周PSL 新增3500 亿元,自2022 年11 月以来再次重启大规模PSL投放,货币政策持续宽松,或将助力三大工程推进,Q1 稳增长发力可期。深圳市城中村改造实施意见稿发布,涉及全市40%的建筑面积2024 年城改推进进度有望加快。Q1 各地或陆续发布2024 年基建投资计划,助力传统基建板块估值提升。本周推荐低估值建筑央国企龙头企业,同时建议关注高股息个股以及建筑出海板块优质标的。
PSL 大规模投放重启,资金支持助力稳增长。1 月3 日,人民银行称,2023 年12 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PSL)3500 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32522 亿元。这是自2023 年2 月净新增17 亿元后,PSL 再次净新增,亦为2022 年11 月后再次重启PSL 大规模投放。PSL 创设于2014 年,其主要功能是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发展而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期限较长的大额融资,过去2 轮PSL 投放促进了地产或基建投资增速提升。2024 年,三大工程为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的重要内容,本轮PSL 资金或将投向上述领域,带动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基础设施以及保障房领域投资增长。
此外,发改委日前在《求是》杂志撰文表示,用好各类资金加强项目建设,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力提效用好2023 年增发1 万亿元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府投资,支持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区域协调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安全能力建设等领域,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严格资金使用监管,进一步提高投资精准性有效性。随着资金加快拨付使用,实物工作量加快形成,2024Q1 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可期,同时Q1 各地或陆续发布2024 年基建投资计划,均有望驱动经营优质的低估值建筑央国企市场表现上行,建议关注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建筑、安徽建工。
深圳城中村改造推进政策发布,看好全年城改投资主线。1 月4 日,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深圳市住建局起草的《关于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布,明确了实施主体、改造对象、改造范围、工作流程、土地收储和出让模式等详细要求。《意见》提出充分发挥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的作用,对拆建类项目鼓励实施区域统筹和成片开发,将周边低效用地一并纳入实施改造;城中村改造的对象,是以深圳市域内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及原村民实际占有使用的现状居住用地为主的区域,分为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三类。根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2023 年9 月文章《深圳城中村楼栋字典2022》数据,截至2022 年底,深圳全市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城中村单元共计2042 个,城中村总楼栋约31.9 万栋,总套(间)约591.3 万,总建筑面积约2.2 亿m?,占全市建筑总量比重超过40%,居住人口占全市实有人口约60%。辖区建面和栋数前三甲为龙岗、宝安、龙华三区。广深地区为我国城中村改造经验丰富区域,对其他地区或具备一定参考意义,我们认为,城中村改造为建筑行业2024 年重要投资主线,预计后续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有望陆续出台,推进2024 年城改项目建设进度,建议关注规划设计、建筑承包优质标的投资机会:蕾奥规划、华阳国际、隧道股份、浦东建设。
国企改革推进分红改善,关注高分红高股息标的。为更好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功能作用,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明确了3 方面重点改革措施,重点提及完善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机制,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覆盖范围,国有控股、参股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建立健全分红机制,预计未来建筑央国企分红比例有望提升。
在建筑央国企股息率(ttm)上,1)建筑央企,中国建筑股息率最高,为5.30%,其次为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分别为3.66%和3.47%;2)地方国企,四川路桥、隧道股份、安徽建工股息率均超5%,分别为8.56%、6.20%和5.25%;3)国际工程,中材国际和中钢国际股息率分别为3.02%、3.80%。建筑央国企和国际工程企业总体经营稳健,分红率较为稳定,在国企改革背景下,其经营指标有望持续改善,叠加《意见》中要求健全国有控股和参股企业分红机制,预计建筑央国企分红比例有望持续提升,具备低估值高分红特征,经前期股价调整,股息率具备一定吸引力,板块整体投资价值凸显。
建筑基建央企和国际工程企业为我国建筑行业出海主力担当力量,综合实力强劲,在海外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领域优势突出,国际工程板块各家公司具备各专业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建筑央企和国际工程板块2023Q3 海外新签订单表现突出,其中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材国际新签同比高增43.53%、36.74%、96%。随订单逐步落地转化为实物工作量,海外业务营收有望持续增长。建议关注大型建筑央企,业绩稳健,全球基建领域综合实力强劲: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中铁;国际工程板块细分领域优质龙头,海外业务高速增长,分红比例提升,商业模式优化:中材国际。
本周投资建议:
本周PSL 新增3500 亿元,货币政策持续宽松。深圳发布城改城改推进政策,涉及全市40%建面,2024 年城改推进进度有望加快。Q1 各地或陆续发布2024 年基建投资计划,2024Q1 基建投资有望维持稳健增长,看好传统建筑基建企业估值提升。建议关注:
1)资金和需求驱动2024Q1 稳增长板块表现,基建龙头优先受益估值修复:基本面稳健的建筑央国企,中国中冶、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和安徽建工,基建前端设计企业,华设集团、设计总院;2)城中村改造板块前端设计标的,同时受益地产政策宽松背景下的地产链回暖预期:华阳国际、蕾奥规划;
3)国企改革推进未来央国企分红比例提升,股息率具备一定吸引力:
中国建筑、隧道股份、安徽建工、中材国际;
4)海外业务快速增长,长期商业模式优化提升估值:中材国际;5)长期景气度向好的电力板块优质标的:苏文电能、芯能科技。
中长期配置主线建议:
2024 年基建稳增长基调持续,部分新增专项债提前下达,叠加万亿国债资金支持落地,有望支持2024 年Q1 基建投资增长。细分领域中,2023 年水利建设投资在去年高基数背景下实现进一步提升,明年将继续推动一批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开工建设,叠加万亿国债资金投向集中在与水利建设相关的排水、防洪工程以及农田建设,预计明年水利建设投资仍将维持高位。此外,明年“三大工程”建设领域有望加速落地,看好城中村改造带动基建、房建投资增长,拉动地产新开工和销售的边际改善,为建筑建材多个板块创造需求增量。目前建筑行业基本面整体稳健,地产链相关子板块边际改善,基建央企和地方基建龙头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叠加国企改革持续深化,估值有望提升。
建议关注低估值基建龙头、地方基建龙头国企及城中村改造相关板块:
(1)低估值建筑央企:年底或年初基建计划发布对建筑央企形成估值驱动,各地一揽子化债方案推进对央企项目回款改善形成预期,国企改革持续推进,经营指标有望改善,且目前建筑央企估值优势凸显。
建议关注: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中铁。
(2)区域性地方国企:市场对投资力度加码的省份区域关注度较高,年初各地公布的重大项目建设规划、月度投资数据以及公司自身的订单业绩增速为主要驱动力,如上海、安徽、新疆等区域,部分地区城中村改造建设有望带动当地施工企业订单改善,如广深及江浙沪地区。建议关注:安徽建工。
(3)城中村改造、保障房板块:政策积极推进,2024 年有望启动实施,板块投资机会持续,产业链前端的检测和设计公司受益,订单弹性大、轻资产模式。建议关注:上海建科、华阳国际。
(4)建筑+商业模式占优个股:区别于传统垫资的工程承包企业,制造模式以及向设备、运维等领域转变的个股更受益于商业模式带来的经营指标改善和未来估值提升。建议关注:鸿路钢构、苏文电能、中材国际。
风险提示:政策实施不及预期、经济下行风险、固定资产投资下滑、地产回暖不及预期、地方财政增长缓慢风险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