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1 月24 日,国新办举行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将于2024 年2 月5 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 万亿。此次是年内首次降准,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此外,会上亦宣布于1 月25 日起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各0.25 个百分点,从2%下调到1.75%,并将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认定标准从单户授信不超过1000 万元提高到2000 万元,支持普惠小微贷款的实施。
点评:
一、降准节奏与幅度均超市场预期,相机抉择属性鲜明① 释放较强稳市场、稳信心信号,为金融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开年以来,受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大、中美利差持续走阔等因素影响,我国权益市场震荡走低。近期股票市场恐慌情绪进一步蔓延,引发A 股非理性抛售压力,A 股市场量价表现整体偏弱,部分金融产品风险聚集。截至1 月24 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较年初分别下跌5.2%、8.8%;今年1 月份全部A 股日均成交额为0.72 万亿,而2020-2023 年分别为0.85、1.06、0.93、0.88 万亿;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出A 股272 亿,其中1 月17 日单日净流出130 亿,创2023 年以来新高。
在此背景下,李强总理于1 月22 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资本市场运行情况及工作考虑的汇报。会上强调“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此次发布会上,潘功胜行长也指出将“着力稳市场、稳信心”,“为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总体来看,本轮超预期降准可释放稳定市场的信号,或是稳定资本市场“一揽子”操作的一部分,同时间接为股市提供适宜流动性环境。
回顾2015、2018 年两次权益市场震荡走低阶段的政策安排,期间央行均有降准或降息安排,释放稳增长、稳市场信号。其中,2015 年6 月定向降准+降息“双降”落地,降准步长0.5 个百分点,释放流动性约7000 亿;2018 年7 月定向降准,步长0.5 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7000 亿,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进程;同年10 月再度定向降准1 个百分点,置换MLF 到期后仍可释放约7500 亿资金,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流旨在为市场回暖提供相对充足的流动性支持,强化稳增长、稳预期信号。
② 释放长期资金,为银行体系深度“补水”。从时间维度看,一般而言降准等中长期流动性深度释放的时间间隔基本在半年左右。此次降准将于2 月5 日落地,距离上次2023 年9 月15 日降准间隔时长约五个月,落地时点略有前置,早于我们预估的3 月。考虑到目前处于信贷投放旺季,在前期“均衡投放、平滑波动”政策引导下,季内信贷脉冲幅度或弱于去年同期,但综合春节错位等因素,预计1 月信贷投放仍可保持一定强度,机构间存在较大分化,不同银行间资产负债匹配错位有所加大,回购市场流动性分层增加。本次降准增加可贷资金,一方面可支持旺季期间国股大行信贷投放,另一方面亦可通过改善负债成本方式,鼓励推动中小行信贷投放行为。
③ 预先做好1 月末春节前流动性支持,熨平资金面季节性扰动。历史上,月末节前时段扰动因素较多,流动性往往面临阶段性转紧压力,期间央行亦会加码资金投放,助力机构平稳跨月跨节。回顾2016 年以来春节前央行货币政策操作,2015、2019、2020、2022 等年份节前1 个月内均实施降准操作,单次步长为0.25 或0.5 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规模在5000 亿-1.2 万亿不等。此次降准落地时点在2 月5 日,距春节仅三个工作日,可有效平抑节前资金面扰动,减轻后续OMO、MLF 续作压力。
④ “补水”力度超预期。回顾以往降准安排,2022 年来降准单次步长基本稳定在0.25 个百分点,释放资金规模在5000 亿左右,而本次降准步长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 万亿,幅度也超出市场预期。
⑤ 货币政策仍有操作空间,汇率走势企稳,外围掣肘因素弱化。一方面,潘行长在发布会上提到“我国目前定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水平为7.4%,与国际上主要经济体央行相比,空间相对较大”,表明货币政策操作空间相对充裕,可适度加大本次降准幅度。另一方面,当前人民币汇率基本企稳,伴随海外加息渐进尾声,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外溢性影响有逐步减弱,中美政策周期错位收敛带动汇率水平保持稳定。当前即期汇率基本在7.17 附近窄幅波动,同中间价汇差稳定在500-600 点左右,对货币政策操作掣肘减弱。
投资建议:资本市场暖风频吹,继续看好银行板块股价表现监管释放活跃资本市场信号,银行股料继续发挥“稳定器“作用。本轮降准对资本市场释放了善意的信号,同时也表达了监管维持流动性体系合理充裕的态度,是近期监管加大“逆周期”调节、稳市场、稳信心的综合手段之一,部分有助于改善银行综合负债成本,并为资本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展望后续,在宏观经济企稳向好之前,我们认为刺激性举措仍有进一步加码空间,沪深300 仍将发挥指数“稳定器”的作用。考虑到沪深300 成分股中银行股流通市值权重为12%,在各行业板块中位居首位,银行板块或首先受益。
看好苏浙沪等经济发达地区地方中小银行结构性投资机会。复盘历史来看,银行板块上涨幅度与信贷脉冲具有一定正相关性,即在信贷投放“开门红”的情况下,银行板块上涨幅度或相对更大。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虽难以期待显著的信贷脉冲,但伴随着准财政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三大工程、科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加力,预计24Q1 仍较保持较快的信贷增长。在此过程中,信贷投放仍将在不同机构与不同区域之间分化,苏浙沪等经济发达省份的地方性银行仍较保持较高的信贷投放景气度,我们继续看好该类银行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房地产政策再加力,银行体系信用风险将进一步缓释,有助于提振板块估值表现。从地产层面来看,人民银行将联合金融监管总局出台完善经营性物业贷款的有关政策,支持优质房企盘活存量资产,扩大资金使用范围,改善流动性状况。房地产风险形势为前期压制银行板块估值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前银行板块股价表现已基本反映当前房地产风险状况,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增量利好将有助于提振银行板块估值表现。
具体到投资标的上,建议投资标的建议关注两条主线:一是传统的“低估值、高股息”品种,关注北京银行和大行;二是区域经济韧性强、信贷脉冲维持强度、盈利增速较高的中小银行,2023 年该类银行估值水平持续走低,目前股息率亦颇具吸引力,建议关注苏州、江苏、南京、常熟等银行。
风险提示:一揽子稳增长政策出台力度不及预期,融资需求恢复较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