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观点
央行公布一季度社融金融数据。3 月社融增速环比下降至8.7%,符合预期。信贷新增3.29 万亿,同比少增6561 亿元,但增量超市场此前较低的预期。结构来看,对公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判断与地方化债推进有关。居民贷款呈现修复性增长。在2 月负增长后,3 月居民按揭贷款新增4908 亿元,符合楼市金三银四一般销售较好的规律。
我们认为,信贷新增总量和结构情况均符合春节后实体恢复生产经营的季节性规律,融资需求恢复持续性仍待观察。
存款成本持续压降:自律机制叫停变相“高息揽储”,多家银行缩减3、5 年期大额存单供应。(1)上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下发了《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 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要求银行严禁通过事前承诺、到期手工补付息等方式,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要求或自律上限。此前违规作出的补息承诺,在付息日一律不得支付,并于4 月底前完成整改。(2)此外,多家银行缩减3、5 年期大额存单供应,例如招行已下架三、五年期大额存单产品,中国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显示额度不足。今年以来,随着贷款收益率持续下行,银行普遍加强了存款成本管控力度,主动调优产品结构,降低对长久期存款的营销;加大短久期、相对低利率存款吸收。
投资建议:建议布局高成长优质区域小行和高股息稳健国有大行。
从规模来看,行业信贷新增结构显示对公强、零售弱的部门融资特点。
在房地产销售持续低迷背景下,预计今年各类行规模增长延续分化,国有大行和部分区域行增速领先。从息差角度看,资产端存量和增量定价继续下行,负债端存款到期重定价红利亦会逐步释放,根据我们测算整体息差收窄压力或好于上年,且今年下半年收窄压力好于上半年。从资产质量角度看,房地产领域不良风险暴露或行至中期,且上市行不良贷款拨备计提较充分,风险较可控;地方政府平台风险或逐步体现为相关资产利率下调,以时间换空间缓释压力;年报显示个人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不良生成压力有所上行,需持续跟踪。整体来看,行业营收和盈利下行预期已较充分、估值隐含不良率处于高位。
当前利率中枢趋势性下行之下,板块高股息配置价值仍突出。我们继续看好稳健国有大行的高股息配置价值和优质区域小行高成长逻辑下的估值溢价提升。建议关注估值回调较多、受益经济悲观预期改善的标的。
板块表现
行情回顾:上周中信银行指数-0.56%,跑赢沪深300 指数2.02pct(沪深300 指数跌2.85%),在各行业中排名第5。从细分板块来看,国有行、城商行、股份行、农商行板块分别 0%、-0.60%、-0.83%、-1.26%。
个股方面,涨幅靠前的有中信银行(+3.85%)、苏农银行(+1.30%)、高额度,一人申请贷款最高额度调整至70 万元,两人或两人以上购买同一套自住住房共同申请贷款最高额度调整至120 万元。广东多市取消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广东省已有15 个符合条件的城市取消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目前,15 个城市首套房贷款主流利率执行水平在LPR-40个基点至LPR-70 个基点之间,较全国首套房贷款政策利率下限低20个至50 个基点。
个股动态跟踪
汇金增持:四大行公告中央汇金增持情况。其中,增持工商银行A 股股份2.87 亿股,占总股本的0.08%;增持后持股占比34.79%。增持中国银行3.3 亿股,占总股本的0.11%;增持后持股占比64.13%。增持建设银行0.71 亿股,占总股本的0.03%;增持后持股占比57.14%。
增持农业银行4.01 亿股,占总股本的0.11%;增持后持股占比40.14%。
年报披露:宁波银行、北京银行披露2023 年年报。
资本补充:中国银行- 2024 年 4 月 2 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总额为 600 亿元人民币的二级资本债券,并于 2024 年 4 月 8 日发行完毕。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实体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政策力度不及预期,资产质量大幅恶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