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点
供需两端齐发力,推动地产去库存。2021 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销售下行,库存增加,截至2024 年3 月,中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达7.48 亿方,已超过2015-2016 年周期的高点7.39 亿方。中央在2023 年7 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后,2024 年4 月提出“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即房地产去库存。房企去库存预计从供需两端发力,供给端自然资源部发文控制供地,库存去化周期36 个月以上的城市暂停供地;需求端以旧换新盘活存量,通过市场化推进和政府“收储”两种模式推进,其中政府“收储”更能注入流动性,但由于地方政府加杠杆能力有限,预计自上而下的PSL、专项债、特殊国债等政策支持将相继落地推动去库存。
地产调控进一步优化,促进行业健康发展。①所有地市当前均已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项目为主体,防风险保交付,截至3 月底,有1979 个项目共获得银行授信4690.3 亿元,1247 个项目已获得贷款发放 1554.1 亿元;经营性物业贷为拥有优质持有资产的房企拓宽融资渠道,短期改善房企的资金状况。②推进房地产新发展模式背景下,商品房限制性措施预计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线城市调控优化难以实现“一步到位”,未来或逐步从取消改善性住房限购、取消远郊区域限购、降低社保年限限购等方面落地。③当前全国(除北京主城六区)首套房贷利率进入3+%时代,而对标2014-16 年周期,从基准利率下调幅度、房贷利率打折水平看,房贷利率均还有下降空间。
行业基本面筑底,改善需求是支撑。①全国土地成交面积回调至2007 年水平,较高点下滑58%,商品房销售面积回调至2012 年水平,较高点下滑38%;土地成交降幅大于住宅成交降幅,且2021-2023 年城投拿地占比分别为24%、49%和40%,此部分成交较难形成有效供给,未来供求关系有望改善。②一线城市房价已回调至2019-2020 年水平,重点50 城租金回报率回升至1.95%(一线1.8%),若租金回报率回升至2%以上,对购房需求释放将有促进作用。③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从2017 年高点到2023 年的5 年时间已回调 25%,对标美国从2006 年高点回调至2011 年的低点,5年时间回调 32%,我国房地产行业正处于筑底阶段,继续快速大幅下跌的空间较小。④据联合国人口展望报告,中国20-35 岁的刚性购房群体在1995 年已达峰值,在2020 年以后快速下降;35-55 岁的改善购房群体在2015 年达到峰值,且在2040 年以前将保持较高水平;据贝壳研究院展望,到2035 年中国改善需求和拆迁需求合计占比高达9 成。
地产股底部明确,优质房企布局正当时。①目前A 股房地产板块PB 估值仅0.63 倍,处历史底部,而地产股股价的反应通常快于基本面的复苏,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新建住房销量底出现在2010 年11 月,而霍顿等房企的股价底则出现在2009 年1 月,430 政治局会议表态去库存,预计将明确地产股的底部。②在行业供给侧出清过程中,流动性为王。
资产流动性越高的房企安全垫更厚,更能在本轮行业周期中坚持到基本面复苏的到来,如建发国际集团、绿城中国、滨江集团等房企竣工存货占比低、辎重少,资产流速快。③在行业低谷,高分红高股息的房企更能给予市场信心,头部央国企2023 年分红率都在30%以上,港股头部房企在股息率在 5%以上,A 股头部房企在 3.5%以上。
投资建议
行业基本面处于筑底阶段,各项指标发生深度回调,未来改善需求预计将成为房地产市场主要支撑;地产板块底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水平,而地产股股价的反应通常快于基本面的复苏,在430 政治局会议表态去库存后,预计系列有效政策措施将相继落地,地产股的底部明确。首推具备持续拿地能力、布局核心城市核心地块、主打改善产品的房企,如建发国际集团、绿城中国、滨江集团等;稳健选择头部央国企,如招商蛇口等,未来业绩恢复增长引导估值提升。
以旧换新盘活存量,一二手房市场活跃度提升,推荐受益于存量房流动性增加的中介平台贝壳。
风险提示
宽松政策对市场提振不佳;三四线城市恢复力度弱;房企出现债务违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