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周报:IB与以太网的再讨论

2024-06-11 09:45:07 和讯  国盛证券宋嘉吉/黄瀚/邵帅
  以太网:是取代还是增量?6 月2 日的Computex 大会演讲上,黄仁勋正式展现了英伟达在以太网交换体系上的布局。市场对此解读较为多样,部分投资者认为,传统“较低”速率的以太网将逐渐侵蚀“高速率”IB 的份额,导致通信侧整体需求下降同时速率更新将会放缓。但我们认为,英伟达进军以太网,是对AI 网络侧需求“星辰大海”的再度确认,同时也将带动以太网进入全新的速率更新周期。
  各司其职,并非取代。IB 协议诞生于2000 年,最早是为了解决PCI 总线效率过低问题而产生的网络协议,IB 较早的应用了RDMA 的功能,实现了较小的连接域内的无损、超低时延等功能。时至今日,凭借SHARP 协议等等特有的网络优势,IB 仍将是高密度训练集群的首选。以太网伴随人类互联网时代而发展,也助力全球进入公有云时代,相比较于IB,以太网对于超大节点数的公有云架构,用户负载均衡等等场景有着更好的支持,当前全球主流公有云主要采用以太网构建。未来,海量的推理算力需求将通过公有云来对接和满足,因此,以太网对于多节点显卡,面对AI放量期的海量推理需求至关重要,也是推理侧优选的网络架构。
  以太网进入高速时代。以太网过去多面向传统数据中心,其连接速率与密度较IB 网络而言较低,这也引起了部分投资者对于以太网占比提高后的通信侧降级担忧。但根据黄仁勋发布的英伟达以太网路线图来看,此种担忧毫无必要。英伟达在今年推出的Spectrum-X 800 交换机将采用800G端口,而25 年推出的Spectrum-X 800 Ultra 将采用1.6T 端口并换装与IB 同型号的Connect-X 网卡。26 年随着下一代Spectrum-X 1600 交换机的推出,以太网将进入3.2T 时代。英伟达的以太网战略绝非低价低速路线,而是通过在以太网多节点,负载均衡等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对AI Infra过程中拥塞控制等核心痛点的经验积累和理解,将以太网带入全新的高度。
  以太网、百万节点背后是AI 的海量需求。以太网连接下的算力放量的核心条件是,大量AI 推理需求,AI 小规模训练与开发需求通过公有云的形式与算力硬件进行对接。百万节点则代表了单个AI 公有云的硬件设施,需要百万张显卡来满足无数用户的需求。英伟达押注以太网,并不是对自身IB 的不看好,而是提前抢占更加广阔的AI 推理市场,巨头已经用实际行动和产品布局看好AI 推理需求的大方向,因此,以太网的繁荣,代表了AI 与算力的繁荣。
  本周建议关注:
  算力——
  光通信: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太辰光、腾景科技、光库科技、光迅科技、德科立、联特科技、华工科技、源杰科技、剑桥科技、铭普光磁。算力调优/调度/租赁:恒为科技、思特奇、中科曙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算力设备:中兴通讯、紫光股份、锐捷网络、盛科通信、菲菱科思、工业富联、沪电股份、寒武纪。液冷: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佳力图。边缘算力承载平台:美格智能、广和通、移远通信。
  卫星通信:中国卫通、中国卫星、震有科技、华力创通、电科芯片、海格通信。
  数据要素——
  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数据可视化:浩瀚深度、恒为科技、中新赛克。BOSS 系统:亚信科技、天源迪科、东方国信。
  风险提示:AI 发展不及预期,算力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