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创药业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8-23 19:51:09 同花顺
新闻摘要
海创药业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1.主要业务海创药业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的国际化创新药企业。公司以靶向蛋白降解PROTAC技术和氘代技术等平台为基础,专注于癌症、代谢性疾病等具有重大市场潜力的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以“创良药,济天下”为使命,以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可负担的药物为重点,致力于研发、生产及商业化满足重大临床需求、具有全球权益的创新药物。2.主要产品公司依托于上述核心技术平台,以自主创新为主,并通过自主研发进一步丰富公司管线,公司产品管线全球竞争力逐步提升

海创药业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1.主要业务

海创药业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的国际化创新药企业。公司以靶向蛋白降解PROTAC技术和氘代技术等平台为基础,专注于癌症、代谢性疾病等具有重大市场潜力的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以“创良药,济天下”为使命,以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可负担的药物为重点,致力于研发、生产及商业化满足重大临床需求、具有全球权益的创新药物。

公司核心技术团队成员拥有来自大型跨国制药企业的丰富经验,涵盖创新药研发、临床研究、注册申报、生产、商业化等多个领域,领导或参与了国内外多个创新药的研发、上市及产业化。公司凝聚了国际前沿技术和全球视野的优势,在癌症和代谢性疾病领域重点布局,挖掘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自主搭建了靶向蛋白降解PROTAC技术平台、氘代药物研发平台、靶向药物发现与验证平台、转化医学技术平台。这些技术平台覆盖了创新药开发及产业化的全部技术环节,形成了从早期药物研发到后期商业化领先的研发优势和雄厚的技术及人才储备。

2.主要产品

公司依托于上述核心技术平台,以自主创新为主,并通过自主研发进一步丰富公司管线,公司产品管线全球竞争力逐步提升。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在癌症和代谢疾病领域构建了有9项在研产品的产品管线,核心产品治疗前列腺癌症的HC-1119新药上市申请获得受理,目前正在审评中;此外有4项产品进入临床试验的不同研究阶段(HP518、HP501、HP537及HP560),还有多项产品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1、HC-1119中国NDA已获NMPA受理,审评进行中。

公司核心在研产品情况如下:

1、AR抑制剂:HC-1119(通用名:氘恩扎鲁胺)

HC-1119是基于公司核心氘代研发药物平台自主开发的雄激素受体(AR)抑制剂,用于治疗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前列腺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位居全球男性癌症发病率的第二位和癌症死亡率的第五位,2020年全球前列腺癌新发病例数达到141万。近年来,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24年,中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数将达14.4万人,到2030年中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数达到19.9万人。预计到2024年中国新增前列腺癌mCRPC病例数将达到16.0万人,并于2030年达到17.6万人,其中2019年到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9.5%。对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仍是推荐的首选治疗方式。

HC-1119已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研究表明较市场上恩扎卢胺相比HC-1119具有以下优势:①剂量减半,有效性相当;②安全性好;③病人依从性更好;④专利有效期更长等优势,有成为Best-in-class(同类最佳)品种的潜力。AR抑制剂氘恩扎鲁胺(HC-1119)在中国开展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阿比特龙/化疗后的mCRPC)的Ⅲ期临床试验已达主要研究终点,临床Ⅲ期数据入选2023年6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氘恩扎鲁胺的HC-1119-04注册研究纳入了2023版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氘恩扎鲁胺软胶囊新药上市申请于2023年11月获NMPA受理,目前正在审评中。截至本报告披露日,CDE已完成对HC-1119药理毒理、临床、统计、临床药理及合规部门的审评工作,药品注册核查已完成。公司正积极开展商业化准备工作,正在组建商业化团队,目前营销核心团队负责人已到位。已经制定了包括“医学-市场-准入-销售”四轮驱动的商业化策略,积极通过各项学术交流活动塑造品牌形象和治疗观念。同时正快速建立商业化渠道网络,筹备商业化批次药品生产(包括原辅包供应、原料药/制剂生产及药品包装设计),确保新药上市批准后惠及更多的患者。如果HC-1119获得批准,将是首款获批上市治疗阿比特龙/化疗后的mCRPC的国产创新药物,有望填补该治疗领域的空缺市场,解决患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同时,HC-1119具有治疗早期阶段的前列腺癌(如转移的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等)的潜力。

2、口服PROTAC药物:HP518

(1)HP518用于治疗前列腺癌

HP518是公司基于PROTAC核心技术平台,自主研发的针对新型内分泌治疗(NHA)失败的晚期前列腺癌的PROTAC分子。HP518作用机制是通过PROTAC分子的靶点识别部分和E3连接酶识别部分分别同时识别和连接靶点AR和E3连接酶,通过拉近靶点蛋白和E3连接酶,促使泛素蛋白转移至靶点蛋白,从而对靶点蛋白进行泛素化标记,促使靶点蛋白通过蛋白酶体途径降解。基于PROTAC技术自身特性,HP518将有望解决前列腺癌耐药性这一长期困扰前列腺癌治疗的难点,成为新一代前列腺癌治疗药物。

目前,NHA仍然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在治疗过程中,AR易产生包括点突变及剪切突变在内的多种突变,从而导致患者耐药。有研究报道通过液态活检循环肿瘤细胞和ctDNA检测发现,大约有5%-30%左右的CRPC患者存在AR突变1,2,而其中与临床治疗有效性相关的点突变主要集中在配体结合区(ligand-binding domain,LBD)的8号外显子区域。8号外显子的突变可能会改变现有AR拮抗剂药物与AR的结合,从而导致耐药,这是巨大的未满足的医疗需求。

HP518能同时降解野生型AR和点突变型AR,目前研究数据表明其具有以下优势:①稳定性好;②具有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③降解AR活性高,DC50达到pmol级;④肿瘤组织暴露量高,成药性强;具有解决晚期前列腺癌症患者因AR突变导致耐药性的潜力;同时由于PROTAC的药物作用机制为通过AR降解完全消除AR功能,对AR的抑制作用更强。

临床数据显示,HP518拥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在mCRPC患者中表现出有效性信号。此外,HP518同适应症临床试验申请已于2023年1月获FDA批准,中国Ⅰ/Ⅱ期临床试验申请已于2023年11月获NMPA批准。2023年12月,在中国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目前正在入组中。HP518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口服AR PROTAC在研药物。

(2)HP518用于治疗AR阳性三阴乳腺癌

公司自主研发的PROTAC分子HP518通过降解AR蛋白,可以用于治疗AR阳性三阴乳腺癌。根据GLOBOCAN2022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乳腺癌的年新发病例数达231万,死亡病例数达67万,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在中国,2022年乳腺癌年新发病例数达35.7万,死亡病例数达7.5万,分别占全球病例数的15.5%和11.2%。其中,三阴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0%至15%,具有侵袭性强、复发率高和预后较差的特点。AR在乳腺癌患者中普遍表达,阳性率约为70%-90%,AR阳性三阴乳腺癌患者约占三阴乳腺癌患者的15%-50%。

公司利用转化医学技术平台研究发现AR在三阴乳腺癌发病机理中的重要作用,证明AR降解剂能够抑制AR阳性三阴乳腺癌的生长。AR通过非配体依赖的全新机理调节三阴乳腺癌细胞生长,导致AR抑制剂疗效欠佳。HP518片作为高活性、高选择性的AR PROTAC药物,能够降解AR和其突变体,阻断AR在三阴乳腺癌中的信号通路。临床前体外和体内药效学研究结果发现,HP518片显示出了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并具备联合三阴乳腺癌一线用药的潜力。体外和体内的安全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在测试剂量下HP518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均

1Romanel A,et al,Plasma AR and Abiraterone-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Sci Transl Med.2015Nov4;7(312):312re10.

2Azad AA,et al,Androgen Receptor Gene Aberrations in Circulating Cell-Free DNA:Biomarkers of Therapeutic Resistance in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lin Cancer Res.2015May15;21(10):2315-24.

无明显影响。HP518片在临床前体外和体内药效学研究中显示出了显著的抗肿瘤活性的潜力,有望成为治疗AR阳性三阴乳腺癌的新一代治疗药物。

HP518片于2024年6月收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FDA”)授予“快速通道认定”(“Fast Track Designation”,以下简称“FTD”)用于治疗雄激素受体(AR)阳性三阴乳腺癌。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国内外均无同类靶点产品获批上市。

3、URAT1抑制剂:HP501

HP501为公司自主研发的尿酸盐转运体(URAT1)抑制剂,通过抑制URAT1的活性,减少尿酸盐的重吸收,从而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拟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我国的流行病学调研数据为滕卫平教授的研究团队通过汇总44项研究数据,涉及中国大陆16个省,超过15万人群,提出中国大陆地区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与全球发病率2.6%-36%相当3。全球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从2016年的7.39亿人增长到2020年的9.28亿人,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8%。全球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持续增加,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在2025年全球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将达到11.79亿人,2020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9%,预计2030年全球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将达到14.19亿人。痛风为全球常见疾病,据流行病学统计,全球痛风患病人数从2016年的1.7亿人增至2020年的2.1亿人,复合年增长率为5.8%。预计到2025年全球痛风人数将达到2.7亿人,并于2030年达到3.3亿人,期间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5.0%和3.7%4。

目前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的药物主要有三类:①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包括别嘌呤醇和非布司他;②尿酸氧化酶类,包括长效尿酸氧化酶的普瑞凯希和基因重组尿酸氧化酶的拉布立酶;③URAT1抑制剂,如苯溴马隆和雷西纳德。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治疗高尿酸血症大约有40%-60%的患者血清尿酸浓度不能控制到理想水平(小于360mg/dl);尿酸氧化酶属于重组蛋白分子,用药后有产生抗体的风险,导致疗效降低;URAT1抑制剂苯溴马隆有较严重的肝脏毒性作用,用药后存在产生爆发性肝炎的风险;临床试验中,有部分患者服用雷西纳德后出现高肌酐血症,雷西纳德存在肾脏毒性风险。因此开发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的药物将创造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HP501是全新分子结构,URAT1抑制活性高,安全性良好。①在前期药物筛选阶段,对HP501进行了肝细胞毒性和线粒体功能测试,数据显示HP501对肝细胞没有毒性、不抑制线粒体功能和BSEP转运体;②在临床前毒理研究中,选择类人的灵长类(食蟹猴)动物为毒理评价的大动物,HP501每天给药一次、重复给药39周GLP毒性试验结果显示,HP501未观察到损害作用的剂量(NOAEL)为150mg/kg;③在食蟹猴中建立了肾功能安全性评价模型,HP501150mg/kg每天给药一次、重复给药39周GLP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在血生化、尿液检查、肾脏脏器重量及系数、肾脏大体解剖观察等方面未发现有明显异常,肾脏组织病理学未发现与HP501有关的明显改变;④HP501为缓释制剂,在体内可以持续释放,以避免药物峰浓度(Cmax)过高可能导致肾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⑤HP501不经尿液排出,肾功能不全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⑥HP501在临床试验中尚未发现肝肾毒副作用,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公司已经开展并完成了HP501多项Ⅰ期和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HP501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正在积极推进临床Ⅱ/Ⅲ期试验。报告期内,公司正在探索研究HP501多种给药方案在原发性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药物安全性及有效性。HP501用于治疗痛风相关的高尿酸血症的临床Ⅱ期试验于2023年12月获FDA批准,HP501中国联合用药(联合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IND申请,已于2024年4月获NMPA批准。

4、p300/CBP抑制剂:HP537

HP537片是公司独立自主研发的p300/CBP(E1A-binding protein P300/CREB-binding protein,p300/CBP)抑制剂小分子抗肿瘤药物,HP537片通过结合p300/CBP溴结构域(bromine domain,BRD)阻断p300/CBP信号通路。p300/CBP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生长、分化和发展,在肿瘤中高度表达和激活,是肿瘤细胞生长的关键调控因子。HP537通过抑制p300/CBP酶的活性,从而使肿瘤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达到抗肿瘤的效果。根据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的通告》,HP537片属于化学药品1类。HP537片主要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包括但不限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

根据GLOBOCAN统计,全球2022年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新发病例超131万例,中国2022年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新发病例超21.5万例。

HP537片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活性。临床前研究显示HP537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其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口服暴露量和生物利用度。根据临床前体内外药效学研究结果,预期HP537可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发挥重要的临床价值。HP537片中国临床试验申请于2024年2月获NMPA批准,美国临床试验申请于2024年7月获FDA批准。

5、BET抑制剂:HP560

HP560片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口服靶向BET(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家族蛋白的小分子抗肿瘤药物。HP560片与乙酰化组蛋白竞争性结合BET家族蛋白的溴结构域(Bromodomain,BD)口袋,通过阻断BET家族蛋白和染色质结合影响下游基因表达,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可以用于多种实体瘤及血液瘤的治疗。

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MF)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与继发性骨髓纤维化(secondary myelofibrosis,SMF),其中SMF可由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转化而来。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年发布的第二批罕见病目录,PMF是

一种罕见疾病,确诊时80%以上的患者均处于中危或高危阶段5。目前Janus激酶(JAK)抑制剂芦可替尼是全球首个被批准用于MF靶向治疗的药物,于2017年在我国批准上市,也是我国目前唯一获批治疗MF的靶向药物。尽管芦可替尼能够一定程度改善部分症状,但不能减轻疾病负荷逆转纤维化程度,并仍有患者应答不佳。研究表明6,在骨髓纤维化小鼠模型中,BET抑制剂单独或联合JAK抑制剂能有效的减少炎症细胞因子、减轻疾病负荷和逆转骨髓纤维化。目前已有BET抑制剂Pelabresib在骨髓纤维化患者中完成了临床Ⅲ期研究,表明BET抑制剂在MF中的开发应用中极具潜力。

HP560片作用机制明确,HP560片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HP560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有望为骨髓纤维化患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HP560片中国首个适应症临床试验申请于2024年7月获NMPA批准。

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国内外均无BET靶点产品获批上市。

(一)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新药研发过程包括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新药申报等阶段,新药研发周期长、技术壁垒高、风险高,公司通过专业、国际化的研发思路,搭建了PROTAC、氘代药物研发等技术平台,自主研发多个创新药。通过立项管理、新药发现项目管理、开发项目管理、上市后研究准备等多个环节,拉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公司针对疾病细分领域,聚焦于癌症、代谢性疾病等领域,对特定靶点开发具有潜在临床价值,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药。与此同时,公司加强国际化能力建设,商务团队不断拓展商务活动外延,积极寻找商务发展机会。

公司核心产品均为自主研发获得,出于资源调配、监管要求等因素考虑,在具体实施时,公司会将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部分非核心工作外包于第三方服务公司,包括药物发现阶段的部分化合物合成工作、临床前的药理及毒理试验、临床试验的CRO及SMO(临床试验现场管理)服务等。

2.采购模式

公司属于创新驱动型企业,目前产品均处于在研状态,其采购内容主要为研发所用物料及CRO及CMO/CDMO公司提供的临床前试验、临床试验、委托生产等专业服务,提供专业服务的CRO公司由公司在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中择优遴选。公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确保公司采购物资及服务的质量符合公司要求。采购计划按“年度预算、季度规划”的原则组织实施。根据审定的采购预算、项目实际进展情况、投资计划等安排采购事项,确保采购需求及执行合理,并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匹配。

5孙一卓,杨宇杰,李丽,彭鲁英.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诊疗研究进展.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23年第31卷第4期

6Kleppe M,Koche R,Zou L,et al.Dual Targeting of Oncogenic Activation and Inflammatory Signaling Increases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Cancer Cell.

2018;33(4):785-787.

3.生产模式

公司尚不具备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的生产设施和生产能力。对于公司用于临床试验的药品,委托有资质的CRO企业、药物生产企业进行生产。

公司预期在产品上市前期采用CMO委托加工的模式进行商业化产品的生产,目前正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筹建满足国际标准的GMP生产厂房、配置先进软硬件生产设备的研发生产基地。公司遵循上市许可人制度原则(MAH),已初步建立符合MAH要求的QA部门和保障药品上市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质量体系,确保未来商业化产品符合GMP的要求。

4.销售模式

作为一家创新药企业,公司在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中,会及时评估各个产品管线的潜在商业机会,分析市场竞争环境,制定最佳的商业化方案,在产品上市前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截至本报告期末,主要产品均处于在研状态,尚未上市销售。

公司将根据新药研发进展及上市审评进度,采取合理的价格策略,制订相应的营销计划和销售策略,持续完善销售渠道的建设和销售团队的组建,采用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产品市场竞争力并不断提高公司的销售收入。对于中国市场,在癌症治疗领域,肿瘤患者大部分集中在一线、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公司计划采用自主营销和合作销售相结合的模式;在高尿酸血症/痛风等代谢性疾病领域,因为患者多、分布广,公司将主要采取寻求合作伙伴方式进行销售;对于海外市场,公司将积极寻求与国际知名药企合作、开发境外市场,扩大公司业务及产品全球市场覆盖范围,为全球更多的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创新药物。

(二)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医药制造业中的化学药品制剂制造(C272)。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的行业目录及分类原则,公司所属行业为医药制造业(C27)。

在老龄化加剧、社会医疗卫生支出增加和研发投入增加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全球医药市场在过去保持着稳定增长,2020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为12,988亿美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预计到2024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16,395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20,785亿美元,2024年至2030年全球医疗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4.0%。从专利药及仿制药拆分来看,2019年,专利药占了总体药物市场的67.1%,且未来增长速度高于仿制药,2019年至2024年的复合增长率4.8%。

全球医药市场规模,2015-2030E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速度较高、诊疗意识增强、人均医疗支出的增长,2020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达到约人民币14,480亿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24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22,288亿元,预计到2030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31,945亿元,2024年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6.2%。从专利药及仿制药拆分来看,随着国家战略政策扶持和市场对专利药的需求逐步增加,在中国医药市场中,专利药的占比迅速增长,由2015年的7,082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9,094亿元,预计2024年中国专利药市场规模将达到13,782亿元,2019年至2024年中国专利药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8.7%。

中国医药市场规模,2015-2030E

癌症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医疗卫生问题之一,也是最恶性的人类疾病。癌症拥有死亡率高、预后差、治疗费用昂贵的特点,癌症患者通常需要承受巨大的生理痛苦,是目前最急需解决的人类医疗卫生问题之一。癌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五大类:手术、放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疗法。手术适用于存在于身体局部位置的恶性实体瘤,无法应用于白血病或已经扩散的癌症。随后,放射治疗以及化疗带来癌症疗法的第一次变革,两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或者联合使用,然而放射治疗和化疗还会影响癌细胞附近的正常细胞,往往伴随着不可避免的副作用。随着疾病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癌症发展的基因和通路不断被揭示,不同分子

分型及基因突变的深入研究,推动药物研发从针对病变器官的治疗向针对疾病的分子亚型及靶向突变基因的个性化治疗转变,促进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发展。同时,联合用药已经成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的趋势,包括化疗与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肿瘤的耐药性。

目前,全球抗肿瘤药物以靶向药物为主导,占整体市场的60%以上,免疫治疗药物占比超过化疗药物,市场占比达23.4%。预计到2030年,免疫治疗的份额将接近44.0%,而靶向药物的份额将达到49.5%。中国的抗肿瘤药物市场以化疗药物为主导,占整体市场的70%以上,其他靶向药物包括小分子靶向药物,生物药等占23.4%,其余4.0%为免疫治疗药物。随着相关有利政策推动,新药上市及患者负担能力的提高,到2030年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将分别占据市场的54.0%和35.7%。

代谢类疾病有多种类型,其中常见的代谢类疾病包括:①高尿酸血症/痛风、②慢性肾脏疾病(CKD)、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全球代谢类药物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882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06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8%,并且预计到2024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1,37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3%。至2030年,全球代谢药物市场将进一步增长到2,121亿美元,2024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5%。2021年,中国代谢类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约967亿元。药物研发的进展使得中国代谢药物市场未来几年也处于上升态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24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1,49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3%。至2030年,中国代谢药物市场将进一步增长到2,829亿元,2024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2%。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海创药业是一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驱动型医药企业。公司拥有一支凝聚技术和全球视野优势的核心管理及研发团队,在癌症和代谢性疾病领域重点布局,以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可负担的药物为重点,致力于研发与生产满足重大临床需求、具有全球权益的创新药物。公司自主研发能力覆盖了从早期发现到后期研发的全部创新药开发技术环节,形成了领先的研发优势和丰富的技术储备。公司自主搭建的靶向蛋白降解PROTAC技术平台、氘代药物研发平台、靶向药物发现与验证平台、转化医学技术平台确保了可持续的创新能力,以及完整的创新药研发能力。公司现有9项在研产品,核心产品治疗前列腺癌症的HC-1119新药上市申请获得受理,目前正在审评中;此外有4项产品进入临床试验的不同研究阶段,还有多项产品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其中,HC-1119和HP518可用于前列腺癌的靶向治疗,HP501主要用于高尿酸血症/痛风的治疗,所处细分市场为癌症靶向创新药物市场和代谢疾病创新药物市场。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公司重点布局2个领域:癌症和代谢性疾病领域。

中国抗肿瘤药物驱动力及发展趋势:①庞大且不断扩大的患者群体;近年来,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呈稳定增长趋势,由2017年的417.2万人增长至2021年的468.8万人。受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吸烟、运动缺乏、高热量饮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预期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将保持增长,到2030年将达到581.2万人。中国庞大且不断扩大的癌症患者群体预示着抗肿瘤药物的需求不断增长。②医疗支出及负担能力提高;随着中国居民收入增加、国家城市化程度提高及国家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预计中国的整体医疗支出将会持续增加。《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扩展有望使肿瘤治疗的可及性提升,进一步提升肿瘤药物的市场规模。③药品审批流程的有利政策;于2017年10月9日,国务院厅发布了《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医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改革中国药物市场的监管制度。意见旨在加快药物在中国的开发及审评过程,并鼓励通过以下途径加大药物及医疗器械的创新力度:1)改革临床试验管理;2)加快上市审评审批;3)提高中国在全球临床试验的参与度及对国外临床数据的接纳度;4)促进药品创新和仿制药发展。药品审批流程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出,促进了抗肿瘤药物市场的蓬勃发展。④创新疗法的渗透率提升;目前,中国的抗肿瘤药物市场以化疗药物为主,占整体市场的70%以上。随着相关有利政策的推动,新药上市及患者负担能力的提高,到2030年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将分别占据市场的54.0%和35.7%。⑤肿瘤早期筛查比例不断提高;随着雇主对员工健康状况的日益关注、癌症早筛技术的发展以及公众对癌症早筛意识的不断提高,癌症早筛行业有望快速发展。随着前列腺癌PSA筛查项目的逐渐普及,国内临床上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比例也在升高。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手术预后得到较大改善。

中国代谢类药物驱动力及发展趋势:①代谢性疾病患病率的提升;中国代谢性疾病的患病人数呈稳定增长趋势,高尿酸血症的患病人数从2016年的1.37亿人增长到2020年的1.67亿人,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1%。预期未来中国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会持续增加,在2025年将达到2.05亿人,2020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2%。预计2030年中国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将达到2.39亿人3。人口老龄化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催生了不断扩大的代谢疾病患者群体,而早诊早筛的推进也将提高轻症或者早期患者的治疗率,改善预后,进一步促进代谢性疾病药物市场。②有利政策驱动;代谢疾病的疾病负担较重,已成为制约国民健康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政府相关部门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同时,由于收入增加、城市化持续推进及政府大力支持,预计中国的整体医疗支出将会持续增加。国家医保目录的扩展有望使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可及性提升,惠及更多患者。③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手段有限,目前存在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例如现有的痛风治疗药物存在较多的毒副作用和长期用药的安全性风险,患者急需疗效佳、毒性低、可以长期使用的药物。代谢性疾病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鼓励着医药企业的创新药研发,推动更加安全有效的创新疗法获批,进一步推动了代谢疾病治疗药物市场的发展。④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失衡;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以及高嘌呤食物明显增加,近年来我国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该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肥胖、饮酒、高血压、高血脂症、进食高嘌呤食物等,而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生化基础。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的国际化创新药企业。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药物的研发能力,凭借研发团队多年的自主创新和技术积累搭建了一套从创新药物早期发现到临床开发的成熟高效的药物开发体系,能够在靶点发现与验证、先导化合物发现、药物分子设计、化学合成工艺及制剂开发和临床方案设计及开发等方面提升公司研发效率。

公司富有创造性和全球视野的核心技术团队,凝聚技术优势在癌症和代谢性疾病领域重点布局,搭建了靶向蛋白降解PROTAC技术平台、氘代药物研发平台、靶向药物发现与验证平台、转化医学技术平台,形成了独特的研发优势和丰富的技术储备。

(1)PROTAC技术平台

PROTAC技术利用双功能小分子靶向降解目标蛋白,被认为是生物医药领域的革命性技术,可靶向不可成药靶点及解决药物耐药性问题。2022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等9个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将包括靶向蛋白降解PROTAC技术在内的核心前沿药物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公司在PROTAC药物研发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

目前该平台已有多个在研品种。截止本报告披露日,HP518已在澳大利亚完成用于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Ⅰ期临床试验,澳大利亚临床Ⅰ期阶段性数据入选2024年1月美国ASCO-GU大会,并入选美国ASCO年会。此外,HP518同适应症临床试验申请已于2023年1月获FDA批准,中国Ⅰ/Ⅱ期临床试验申请已于2023年11月获NMPA批准。2023年12月,在中国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目前正在入组中,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口服AR PROTAC在研药物。HP518用于AR阳性三阴乳腺癌于2024年6月获美国FDA授予FTD。同时,公司积极推进其他的PROTAC项目,如针对ER靶点的拟用于ER+乳腺癌的PROTAC在研药物HP568,目前正在IND申报中。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HP568对野生型ER和ER突变体都有较强的降解活性,同时具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与CDK4/6抑制剂联用有协同抗肿瘤活性。

(2)氘代药物研发平台

作为一项全球领先的新药开发技术,氘代技术利用碳-氘键较碳-氢键稳定的化学物理特性,通过将待研化合物分子特定代谢位点的碳-氢键改为碳-氢键,从而可能获得药效更优、和/或药代性质更佳、和/或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的专利新化合物,并有效地提高新药开发的成功率。

基于此技术平台,公司已布局拥有HC-1119等多项创新药物,其中AR抑制剂氘恩扎鲁胺(HC-1119)在中国开展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阿比特龙/化疗后的mCRPC)已完成临床Ⅲ期试验数据分析,临床Ⅲ期数据入选2023年6月美国ASCO年会,氘恩扎鲁胺的HC-1119-04注册研究信息纳入了2023版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氘恩扎鲁胺软胶囊新药上市申请(NDA)于2023年11月获NMPA受理,目前正在审评中。截至本报告披露日,CDE已完成对HC-1119药理毒理、临床、统计、临床药理及合规部门的审评工作,药品注册核查已完成。

(3)靶向药物发现与验证平台

公司构建了一套多方位的药物项目评价体系和以生物学、药物化学、临床研究等多领域专家组成的团队,用以选择最合适的项目进行研发,从临床需求出发全方位评估和验证靶点并进一步优化先导化合物的靶标特异性、选择性、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等特性,进而得到具备最佳性质的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公司许多研发项目都广泛应用于该技术平台,其中,HP501已经开展并完成了多项Ⅰ期和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HP501缓释片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正在积极推进临床Ⅱ/Ⅲ期试验。报告期内,公司正在探索研究HP501多种给药方案在原发性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药物安全性及有效性。HP501用于治疗痛风相关的高尿酸血症的临床Ⅱ期试验申请于2023年12月获FDA批准,HP501中国联合用药(联合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IND申请,已于2024年4月获NMPA批准。此外,该技术平台对公司其他在研产品包括不限于HP537、HP560、HP515的发现和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4)转化医学技术平台

转化医学技术平台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精准治疗为目标,将生物机理与研究转化为有效治疗手段。该平台具有发现验证生物标志物的成熟流程,有先进的探索药物适应症以及联合用药的先进方法。

转化医学技术平台包括适应症开发、药物联合用药研究、生物标志物开发等核心技术,基于以上几项核心技术,公司已布局多项在研产品,包括不限于HP518、HP560、HP515、HP568等产品,转化医学技术平台对产品适应症的开发与拓展起到重要作用。其中,HP515、HP568正在申报IND。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3.研发投入情况表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主要是本报告期氘恩扎鲁胺软胶囊(项目号:HC-1119)处于新药上市申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审评阶段,及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重点推进优化调整的产品管线,研发项目研发阶段不同投入不同所致。

4.在研项目情况

情况说明

1.由于药品研发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此处仅列示目前主要临床在研项目情况;

2.“预计总投资规模”为目前已开展适应症预计的合计投入。上述预计为公司根据研发管线进度进行的合理预测,实际投入可能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发生变化。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多项工作顺利推进,重点工作情况如下:

1.合理规划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效能,在研药物实现多项里程碑进展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金额8,792.35万元,较上年同期-40.58%。公司对研发流程进行优化,加强研发项目管理,研发效率得到提升。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拥有9项创新药物的在研项目,核心产品治疗前列腺癌症的HC-1119新药上市申请获得受理,目前正在审评中;此外有4项产品进入临床试验的不同研究阶段,还有多项产品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2024年初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共获得了4项临床试验批准,其中中国3项,美国1项。AR抑制剂氘恩扎鲁胺软胶囊(项目号:HC-1119)中国Ⅲ期临床试验已达到主要研究终点,临床Ⅲ期数据入选了2023年6月美国ASCO年会,氘恩扎鲁胺的HC-1119-04注册研究信息纳入了2023版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氘恩扎鲁胺软胶囊新药上市申请于2023年获NMPA受理,目前正在审评中。截至本报告披露日,CDE已完成对HC-1119药理毒理、临床、统计、临床药理及合规部门的审评工作,药品注册核查已完成。HP501单药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已完成多项临床Ⅰ/Ⅱ期试验,正在积极推进临床Ⅱ/Ⅲ期试验;HP501用于治疗痛风相关的高尿酸血症的临床Ⅱ期试验于2023年12月获FDA批准;HP501中国联合用药(联合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IND申请,已于2024年4月获NMPA批准。截至本报告披露日,HP518已在澳大利亚完成用于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Ⅰ期临床试验,澳大利亚临床研究结果入选2024年1月美国ASCO-GU大会,并入选2024年美国ASCO年会。此外,HP518同适应症临床试验申请已于2023年1月获FDA批准,中国Ⅰ/Ⅱ期临床试验申请于2023年11月获NMPA批准,并于2023年12月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目前正在入组中。HP518用于AR阳性三阴乳腺癌于2024年6月获美国FDA授予FTD。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HP537片中国临床试验申请于2024年2月获NMPA批准,美国临床试验申请于2024年7月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的HP560片中国临床试验申请于2024年7月获NMPA批准。6项临床前研究项目入选2024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Late-Breaking Research(重磅摘要)环节。

2.优化引才策略,汇聚优秀人才,加强专业团队建设

公司高度重视科研实力的积累,经过多年发展,逐渐积累了一批在创新药研发领域富有经验、创新精神和全球视野的专家技术团队。公司不断完善创新药研发团队,通过拓展引才渠道,包括人才引进等,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公司,提高团队的科研能力。通过持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有针对性吸纳优秀人才,建立了一支创新、高效的研发、临床、生产、商业化及管理团队,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公司在人才培养和拓展方面,不断投入资金和资源,加强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持续强化专业团队的建设,确保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各项学习和培训活动,注重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着力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重视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员工总数181人,其中研发人员数量达130人;研发人员中126人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硕士博士占比约44.62%。公司重视对各类优秀人才的吸引和发展,建立优秀人才队伍是公司将创新药物从研发推向商业化的不竭动力。

3.技术平台驱动竞争力升级,公司持续强化自主研发创新能力

公司自主搭建了靶向蛋白降解PROTAC技术平台、氘代药物研发平台、靶向药物发现与验证平台、转化医学技术平台,形成了独特的研发优势和丰富的技术储备。PROTAC技术利用双功能小分子靶向降解目标蛋白,被认为是生物医药领域的革命性技术,可靶向不可成药靶点及解决药物耐药性问题。公司已建立全链式PROTAC技术平台,具备持续推进PROTAC分子进入临床的实力,目前该平台已有多个在研品种,包括但不限于处于临床阶段的HP518及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的HP568等。

依托以上平台,公司全球专利持续增加,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已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申请309项发明专利,其中111余项已获专利授权。公司自主创新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可持续研发具有全球权益的创新药物。

4.打造“研发、临床、生产、商业化”一体化闭环体系,加速推动商业化进程

公司在研产品管线聚焦肿瘤及代谢领域,并具备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力,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有1个产品已递交上市申请并获NMPA受理,4项产品处于临床阶段。公司已开展市场营销及产品生产布局前期工作,产品生产准备方面,公司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购买了产业化用地,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研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按计划推进中,并已通过四川省外商投资项目备案,已获得环评审查批复、完成节能审查、取得项目用地并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研发车间一、研发车间二、生产车间、库房以及生产配套用房等已完成主体建设,目前正在按计划推进。公司正积极开展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已完成主要生产设备的采购,正在进行生产设备的安装并稳步推进GMP体系建设。公司已于2023年2月获得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公司旨在打造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产业化基地,争取早日实现生产工艺开发及GMP体系下临床Ⅰ/Ⅱ/Ⅲ期及商业化药品制造的全产业链的自主生产能力。同时,公司遵循上市许可人制度原则(MAH),不断完善符合MAH要求的质量系统,和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公司未来商业化产品的质量保驾护航。

市场营销方面,公司正积极开展商业化准备工作,正在组建商业化团队,目前营销核心团队负责人已到位。已经制定了包括“医学-市场-准入-销售”四轮驱动的商业化策略,积极通过各项学术交流活动塑造品牌形象和治疗观念。同时正快速建立通商业化渠道网络,筹备商业化批次药品生产(包括原辅包供应、原料药/制剂生产、药品包装设计),确保新药上市批准后惠及更多的患者。

5.深化国际化商业合作,全球临床团队赋能——公司临床研发能力再上新台阶

公司采取全球同步开发策略,锚定全球主要医药市场。目前,公司已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建立了全球分支机构;在中国、美国搭建了经验丰富的全球化临床团队,加强海外临床试验的管理和执行能力,目前公司已在海外开展了多项临床试验。截至本报告披露日,HP518已在澳大利亚完成mCRPC患者的临床Ⅰ期试验、美国临床Ⅰ期研究申请获FDA批准;HP518用于AR阳性三阴乳腺癌于2024年6月获FDA授予FTD。HP501美国临床Ⅱ期试验申请获FDA批准,HP537片中国临床试验申请获NMPA批准,美国临床试验申请获FDA批准。随着公司在研项目的稳步推进,公司的全球知识产权价值逐步体现,公司积极开展全球业务和商务合作,广泛寻求商业权益授权合作机会,拓展国际化合作渠道,已与国内外多家知名机构、国际生物医药公司、跨国制药企业、知名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也将通过与跨国药企合作,开发自研品种境外市场,为全球更多的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创新药物,树立并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和公司综合竞争力。

三、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癌症和代谢性疾病领域的全球化创新驱动型药物企业,秉持“创良药,济天下”的使命,进行创新药的研发,创新药研发具有时限长、资金投入大、盈利周期长等特点。

2024年上半年公司正处于重要的研发阶段,持续大量的研发投入、股权激励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致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不断增加。公司进展最快的核心产品氘恩扎鲁胺软胶囊(HC-1119)是首款氘代产品前列腺癌1类新药,中国临床Ⅲ期试验已达主要研究终点,临床Ⅲ期数据入选2023年6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氘恩扎鲁胺的HC-1119-04注册研究信息纳入了2023版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氘恩扎鲁胺软胶囊新药上市申请于2023年获NMPA受理,目前正在审评中。截至本报告披露日,CDE已完成对HC-1119药理毒理、临床、统计、临床药理及合规部门的审评工作,药品注册核查已完成。

随着各研发管线及其各项临床研究适应症快速推进,公司未来仍需持续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用于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前准备等产品管线研发业务,公司研发费用预计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公司未来产品上市后的商业化进展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公司未盈利状态预计持续存在且累计未弥补亏损可能继续扩大。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随着研发持续投入,报告期内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41.2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999.88万元,主要系公司仍处于重要研发投入期,药品尚未形成销售,研发支出金额较大。公司针对不同靶点开展多管线研发,未来仍需持续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用于在研项目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前准备等研发业务。另外,由于药品审评审批环节较多、周期较长、不确定性较大,公司核心产品新药上市进程可能受到较大程度的延迟或无法获得上市批准;核心产品获批上市后,如在市场拓展、学术推广、医保覆盖等方面的进展未达预期,或团队招募及发展不达预期,则将影响公司未来的商业化能力,公司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亏损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情形将导致公司存如下潜在风险:未来一定期间无法盈利或无法进行利润分配的风险、收入无法按计划增长的风险、产品或服务无法得到客户认同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没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新药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相关风险

新药研发过程包括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新药申报等阶段,新药研发具有周期长、投入大、影响因素多、风险高等特点。如公司临床前研究项目无法获监管部门批准、未取得临床试验批件、临床试验阶段项目未能按计划推进、临床试验阶段项目结果不达预期、申报生产阶段未获批准等,可能导致公司药物研发项目进展放缓、乃至研发失败的风险。

2.药物注册审批风险

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规定严格实行药品注册制,禁止生产、销售未经批准的药品。药品注册流程程序复杂、耗时长、不确定性大,且近年来药品审批注册的政策不断发生变化,注册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提交新药注册申请后,监管部门可能会不认可临床试验相关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以及临床试验的执行过程等;审批政策要求可能会出现变化导致研究结果不足以支持相关药品获批上市;监管部门对新药注册的审评力度和审批速度可能存在不确定性等。

综合考虑上述情况,公司在研药品在申请上市阶段均可能因各种原因导致无法按照预期时间通过审评审批甚至无法通过审评审批,从而影响公司在研药品实现商业化的进度及预期,对公司业务造成不利后果。

3.技术升级及产品迭代风险

创新药物研发受人类对现有各类疾病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疾病的治疗需求影响,需要医药研发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来共同推动。近年来生命科学和药物研究手段日新月异,未来有可能在公司药物治疗领域内诞生更具竞争优势的创新药物,取代公司在研药物,成为治疗诸如癌症、代谢类等病症的首选药物。这将会带来技术升级迭代风险,对公司新药研发产生重大冲击。

4.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技术人才储备是药品研发和经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高度重视核心技术人员发掘培养,为了吸引及稳定人才队伍,公司可能需要提供更高薪酬、进行股权激励及其他福利,有可能对公司短期内的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此外,目前企业间技术人才的争夺十分激烈,如果公司的核心人员出现流失以及相关技术泄密可能对公司研发及商业化目标的实现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业务战略产生不利影响。

(四)经营风险

1.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进展最快的核心产品HC-1119属于AR抑制剂。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已有AR抑制剂同类药物在国内获批上市销售,并有多个同类药物处于不同的临床试验阶段。HC-1119获批上市销售后,不仅面临与上述品种的直接竞争,未来还将与原研品种各自化合物专利到期后的仿制药展开竞争。相比HC-1119,已上市产品在市场推广、已纳入医保及医生用药习惯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可能将加大公司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难度。此外,若HC-1119的临床进展和审批进度落后于其他竞品,或公司无法建立有效的商业化销售团队或委托专业的商业化团队进行销售,产品的销售收入可能无法达到预期,从而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产生不利影响。

2.药品质量控制风险

药品质量直接关系到用药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责任重大。药品的质量和最终疗效取决于原材料采购、制剂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等多个环节,任一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对药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不排除未来仍有可能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甚至造成医疗事故,给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3.经营资质无法取得的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医药生产或经营企业须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注册批件等许可证或执照,该等文件均有一定的有效期。公司核心产品尚处于研发阶段,虽然公司已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但尚未取得药品注册批件等证照,当公司取得上述证照且上述有效期满后,届时公司需接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相关监管机构的审查及评估,以延续上述文件的有效期。若公司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产品的再注册批件,或未能在相关执照、认证或者登记有限期届满时换领新证或变更登记,届时公司将不能继续生产有关产品,从而对公司的正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4.商业化不达预期风险

公司核心产品HC-1119新药上市申请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未来获批上市后,需要通过一系列专业化的学术推广等方式进行销售。公司正制定差异化销售策略,但仍需经过市场开拓等一系列过程才能实现新药的上市销售。如果在产品商业化过程中推广不达预期,将可能对HC-1119的商业化造成不利影响。

(五)财务风险

1.营运资金不足的风险

在研药物产生销售收入前,公司需要在临床开发、注册审批、市场推广等诸多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良好,但如公司无法在未来一定期间内取得盈利或筹措到足够资金以维持营运支出,公司将被迫推迟、削减或取消公司的研发项目,影响在研药品的商业化进度,从而对公司业务前景、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2.股权激励导致股份支付金额持续较大的风险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的激励机制,促使员工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公司设立了海创同力、Hinova LLC等多个员工持股平台,并进行了多次股权激励,导致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大幅增加。尽管股权激励有助于稳定人员结构以及留住核心人才,但股权激励可能导致当期股份支付金额较大,从而对当期及未来几年净利润造成不利影响。作为创新药研发企业,公司未来可能推出新的股权激励安排,如公司后续实施新的股权激励安排将继续产生新的股权激励费用,进而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3.研发投入加大,对公司未来业绩可能存在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8,792.35万元。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在癌症和代谢疾病领域构建了有9项在研产品的产品管线,核心产品治疗前列腺癌症的HC-1119新药上市申请获得受理,目前正在审评中;此外有4项产品进入临床试验的不同研究阶段(HP518、HP501、HP537及HP560),还有多项产品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公司未来仍需持续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进行创新药研发,对公司未来业绩可能存在不利影响。

(六)行业风险

1.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医药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由于其重要性,医药产业长期处于严格监管状态,监管部门包括国家及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它们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制订相关的政策法规,对医药行业实施严格监管。

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社会医疗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医药行业政策将不断调整、优化,医疗卫生市场政策亦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公司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医疗体制政策变化和医药行业监管规则,将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2.药品价格政策调整风险

此外,随着国家药价谈判、医保目录调整和带量采购等政策的相继出台,部分药品的终端招标采购价格逐渐下降,导致各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公司未来上市药品可能面临价格下降的风险,这可能对公司未来药品收入产生潜在负面影响。

3.未被列入医保目录或被调出医保目录风险

医保目录中的药品可以由社保支付全部或部分费用,因此被列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国家医保目录会根据治疗需求、药品使用频率、疗效和价格等因素不定期进行调整,且越来越重视药品的临床治疗价值。公司研发的新药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争取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但公司无法确保产品被列入医保目录,也无法保证医保报销水平,亦无法保证入选医保后的价格调整幅度。如果公司开发的产品上市后未被列入医保目录,或者被调出医保目录,可能导致相应产品或适应症的销售无法快速增长或销售额出现波动。

(七)宏观环境风险

未来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政策法规、市场环境的变化等多项因素,将可能对公司在境内外的研发和商业化活动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全球视野下的创新成就:公司已构建四大核心技术平台,即将推出商业化产品

公司凝聚在PROTAC及氘代领域的突出技术优势,逐步自主搭建并完善了包括“靶向蛋白降解PROTAC技术平台、氘代药物研发平台、靶向药物发现与验证平台、转化医学技术平台”在内的四大核心技术平台。基于这4大核心技术平台,公司已合成一系列处于不同研究阶段且具有国际化水平的专利新药候选物,为公司的全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的氘代药物研发平台,在氘代的位点选择、药物合成和药物筛选验证上有丰富的经验及充足的技术储备,在公司氘代产品管线中,首款氘代产品前列腺癌1类新药氘恩扎鲁胺软胶囊(HC-1119)上市申请于2023年获NMPA受理,即将实现商业化,该药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

公司是国内较早进行PROTAC技术探索的企业,已合成多个目标蛋白配体、数百个Linker,已在解决行业难题PROTAC分子“化合物稳定性”、“口服生物利用度”、CMC研发方面积累起领先经验,已搭建覆盖“药物化学、化合物筛选、计算化学、工艺合成及制剂研究”的全链式“靶向蛋白降解PROTAC技术平台”,具备持续推进PROTAC分子进入临床的实力,在公司PROTAC产品管线中,临床前研究表明:在研产品HP518的PROTAC分子具有稳定性好、口服生物利用度好、降解AR活性高等特点,截至本报告披露日,HP518已在澳大利亚完成用于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Ⅰ期临床试验,澳大利亚临床Ⅰ期阶段性数据入选2024年1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研讨会(ASCO-GU),并入选2024年美国ASCO年会。此外,HP518同适应症临床试验申请已于2023年1月获FDA批准,HP518中国Ⅰ/Ⅱ期临床试验申请于2023年11月获NMPA批准,并于2023年12月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目前正在入组中。HP518用于AR阳性三阴乳腺癌于2024年6月获美国FDA授予FTD。公司正积极推动其他的PROTAC项目,如针对ER的PROTAC(HP568),目前正在IND申报中。

2.瞄准癌症与代谢性疾病,公司打造临床价值显著、市场潜力巨大的差异化产品管线

公司利用靶向蛋白降解PROTAC技术等前沿技术,聚焦具有重大市场潜力的癌症及代谢性疾病领域,面向治疗过程中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在前列腺癌、高尿酸血症/痛风等领域进行深度差异化布局,已建立具有重大临床价值、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管线,匹配核心产品商业化进程,公司正加速位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研发生产基地建设,稳步实现“研产销一体化”。

公司现有9项在研产品,核心产品治疗前列腺癌症的HC-1119新药上市申请获得受理,目前正在审评中;此外有4项产品进入临床试验的不同研究阶段,还有多项产品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3.公司具备国际化临床开发能力,拥有多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公司采取全球同步开发策略,锚定全球主要医药市场,搭建国际水平的新药研发技术平台和产品管线,注重国内外技术和项目的合作与拓展,寻求合作机会,在经营架构、专利布局、产品临床开发、商业合作等多维度构建国际化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化能力。

目前,公司已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建立了全球分支机构;在中国、美国搭建了经验丰富的全球化临床团队,加强海外临床试验的管理和执行能力,目前公司已在海外开展了多项临床试验。公司产品管线拥有自主全球知识产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已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申请309项发明专利,其中111项已获专利授权。随着公司在研项目的稳步推进,公司的全球知识产权价值逐步体现,公司积极开展全球业务和商务合作,广泛寻求商业权益授权合作机会,拓展国际化合作渠道,已与国内外多家知名机构、国际生物医药公司、跨国制药企业、知名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公司也将通过与跨国药企合作,开发自研品种境外市场,为全球更多的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创新药物,树立并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和公司综合竞争力。2023年,公司引入了海外商务部负责人。报告期内与多家跨国制药企业建立了沟通渠道。

4.构建全球视野与创新精神团队——公司人才结构优化成果显著,荣获多项荣誉认证

公司高度重视科研实力的积累,经过多年发展,逐渐积累了一批创新药研发领域富有经验、创新精神和全球视野的专家技术团队,其中包括有2位国家级人才和多位四川省级人才,领导或参与了国内外多个创新药的研发、上市及产业化。公司不断完善创新药研发团队,提高团队的科研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承担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

商业化团队建设方面,公司营销副总裁唐刚先生已到岗。唐刚先生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后于电子科技大学获得MBA学位,其医药商业化经历肇始于辉瑞、阿斯利康,还曾受聘于百时美施贵宝、罗氏等跨国药企。唐刚先生深耕中国医药市场超20年,在实体瘤、血液肿瘤、心血管等多个治疗领域具备深厚商业运营经验。公司正积极开展商业化准备工作,正在组建商业化团队。已经制定了包括“医学-市场-准入-销售”四轮驱动的商业化策略,积极通过各项学术交流活动塑造品牌形象和治疗观念。同时正快速建立商业化渠道网络,为核心产品的商业化成功实现保驾护航,实现公司“研产销”一体化的战略目标。

商务拓展建设方面,公司已引入了海外商务拓展部负责人。其从柏林自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于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其在从业生涯中与国际知名医药企业建立了极好的业务关系网络,其中包括J&J,E.Lilly,Merck&Co,Pfizer,Abbvie,Merck Group,Roche,Sanofi等。其拥有超过20年的医药行业战略及商务融资经验,精通商务与谈判策略,在公司战略发展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建树。商务部负责人的加入是海创药业全球化人才发展战略实践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致力于药物源头创新,海创药业多年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及项目成果,公司期待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创新影响力,为药物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

5.引领药物创新——公司践行‘立足当下、赢在未来’战略,持续展现卓越自主研发实力

公司首先布局“氘代药物研发平台”锁定公司药品研发成功的最大可能性,提升产品研发效率,该平台上,进展最快的是HC-1119。PROTAC是一项生物医药领域革命性技术,公司已布局“靶向蛋白降解PROTAC技术平台”,以保证公司持续引领新药源头创新,形成国际领先技术优势。持续建设研发团队,提升专利技术竞争力。

公司自主研发的治疗耐药性晚期前列腺癌的PROTAC在研药物HP518,预期具有解决目前临床药物产生的耐药问题,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的潜力,有效差异化竞争广阔市场。另外公司自主研发ER的PROTAC(HP568)增强PROTAC平台产品管线延伸能力。

经过不断发展,除了现有管线产品,公司还拥有丰富的管线/靶点的信息,拥有多项技术储备,同时,公司将持续加大与现在技术平台相关的研发投入、推进生产及商业化体系搭建等相关工作。

(责任编辑:刘静 HZ01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