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002736)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自1994年成立以来,秉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依靠“国企体制、市场化机制”,从地方性单一经纪牌照公司,发展壮大成为拥有内地及香港市场证券业务全牌照的全国性大型综合类证券公司。目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
(一)深圳“双区”建设和国资国企综改试点中的区位优势
目前,深圳市处在“双区”建设、“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将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创新、国际及港澳专业服务等领域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家本地国资控股的头部券商,公司具备良好的业务专业能力和客户基础,区位优势较为明显。
公司发挥本土优势,植根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为深圳打造全球创新资本形成中心、金融创新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标杆企业,保持深圳国资国企的领军地位。公司打造产业服务和企业服务双向推进的服务模式,加大对全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的推进力度,持续提升服务深圳“双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以综合服务为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在服务大湾区企业高质量发展上坚持当好“排头兵”。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累计完成深圳地区保荐承销项目113个,募集资金820亿元;保荐68家深圳企业上市,排名行业第一;累计为深圳企业发行债券522只,实际承销规模近2,500亿元。
(二)实力强劲的股东背景
公司前五大股东均为实力强劲的央地两级国有企事业单位,国有股东持股占比合计超80%,构成支持公司稳定发展的“基本盘”。近年来,公司与国资国企的协同成效较为明显,导小组及专项工作小组,大力提升对国资客户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公司积极与深圳市多个行政区及其他部分城市开展战略合作,与多家国企、大型企业集团、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
(三)突出的市场化能力及业务创新能力
公司具有市场定位准确、客户服务能力强的优势,在经营中具备较强的前瞻性及市场敏感性,善于迅速把握市场机遇。公司是行业前八家创新试点证券公司之一,首创了“银证通”“金天利”等众多具有示范效应的业务模式。
当前,公司坚持一手抓传统优势业务转型,一手抓创新业务发展。公司财富管理转型不断深化,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构建“国信鑫投顾”“国信鑫智投”“国信鑫优选”“国信鑫私享”“国信鑫享传承”等财富管理系列品牌,形成了基于市场多层次需求的财富管理服务;面向机构和高净值客户,提供定制化综合金融服务,串联起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服务链条,实现“全价值链财富管理”。公司获得首批个人养老金基金代销展业资格,发挥投研优势,践行普惠金融,为投资者提供专业养老财富管理服务。投资银行业务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强化功能性定位,通过区域协同、产业协同,持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助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投资业务发挥大类资产配置优势,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实现稳健投资收益。资管业务上半年业务收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开拓在新市场、新客户、新品种等方面的业务新局面。2024年上半年推动债券做市业务创新,与五家头部做市商携手推出“30年期活跃地方债联合报价篮子”业务;完成大健康主题基金、“双碳”主题产业基金、医疗产业基金等备案设立,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获批成为上交所上市基金主做市商。
(四)领先的金融科技水平
公司秉承“技术引领业务、以客户为导向”的理念,以“加快金融科技创新,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为己任,以“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打造世界一流投行信
息技术”为公司金融科技战略愿景,以“数字化”“智慧化”“敏捷化”“生态化”为战略方向,综合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交易技术等新兴技术,打造金融科技核心竞争力,持续优化体系建设,提升业务效率,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多年来,公司各类信息系统持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得到了行业及客户的肯定。
自主掌控和科技创新已成为公司IT文化的DNA,打造“国信金太阳(300606)”手机证券、“企明星”上市公司综合服务平台和极速交易科技平台等一批明星产品,为公司实现经营战略目标提供技术支撑。财富管理领域,强化以金太阳APP为中心的生态建设,构建了一站式多渠道一体化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机构业务领域,打造了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综合服务解决方案,高效响应机构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价值投资领域,建成三大投资平台,形成“衍生品+做市+投资”的数字化体系。投行固收领域,整合投行业务智能平台,全面提升数字化投行服务能力。研究服务领域,建设覆盖研究管理、研究服务、智能研究的智慧投研体系,助力研究服务进入发展快车道。风控合规领域,构筑主动风险管理防控机制,助力集团级风险防控能力提升。金融科技领域,公司以“云计算大后台”建设基础架构基座,为业务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构建人工智能等六大金融科技平台,实现各业务领域AI赋能100%覆盖;创新尝试数据赋能经营决策、探索区块链在证券行业的实践应用;引入先进分布式技术和BizDevOps(业务、开发、运营一体化)工作体系,自主建成“擎天”证券数字化技术平台、实现业务、产品、开发、测试、运维深度融合,打造敏捷高效的研发模式,提升金融科技交付的“多、快、好、省”。数据治理和数据安全领域,公司积极探索数据治理与业务管理、技术实践的深入应用,在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模型等方面进行融合打通,构建数据治理生态化体系,切实保障公司和客户数据的安全、合规、可靠。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保障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实现了运行管理的“全流程、全过程、全覆盖”管控,确保信息系统的可控、能控和在控。
12|2024年半年度报告
(五)稳健经营的理念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稳健经营理念,坚持依法合规运作。公司建立了科学、稳健的经营决策体系,重大事项决策均采用集体决策机制。公司成立了资产负债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金融科技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由董事长或经营管理层成员担任委员会主任,由业务部门负责人、合规风控等相关人员担任成员。公司针对各重要业务线设置了相应的业务管理委员会,如投资银行委员会、财富管理委员会等。公司坚持风险可控下追求合理收益的风险管理理念,贯彻全面性、有效性、制衡性的基本原则。在长期的业务发展中,公司建立健全了包括组织体系、授权体系、制度体系、防火墙体系、技术防范体系、监控体系、监督与评价体系在内的内部控制体系。公司建立多层次的内部控制机构,内控制度覆盖各项业务的日常运行,对违规行为实行严格问责。公司对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实施精准管理,在风险可测、可控和可承受的范围内稳健开展各项业务。公司完善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体系,把风险、合规管理制度建设及实施情况纳入大内控体系监督评价范畴,构建了合规、风控、法务、稽核等高效协同的联合监督机制,形成了稳健经营、守法合规的国信特色。公司首批入选中国证监会“白名单”证券公司。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波动率或相关性的变动而造成持仓损失的风险,市场价格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公司面临市场风险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固定收益投资业务面临因市场利率变动而导致债券投资持仓资产减值的利率风险;股票自营投资业务面临股票价格变动而导致股票自营投资持仓资产减值的股票价格风险;柜台市场业务面临因场外衍生品交易中协议标的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价格风险等。随着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其所承受的各类市场风险正在不断增大,而市场经济波动、投资范围受限、国际化推进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不完善等因素加剧了市场风险的形成。
公司不断规范和完善风险限额管理体系,根据各业务的特点不断丰富限额指标,使业务能在公司既定的风险偏好下保持良性发展。例如,对于固收类及其衍生品业务,在投资规模和风险价值(VaR)限额的基础上,逐渐增加组合久期、基点价值等限额管理;对于权益类衍生品业务,设定希腊字母、集中度等限额并进行日常监控。另外,公司将子公司风险限额体系纳入统一管理,要求子公司日常提供包括限额使用情况、各类风险事项信息等内容的风险管理报表。
及股东股
相关情优
相关情债
公司使用多种方法和工具测量和分析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损失。对于正常市场波动下的可能损失,公司主要通过VaR等指标进行测量;对于极端情况下的可能损失,公司采取压力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估。
VaR值是指在一定置信区间下,因市场价格变动,相应证券组合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产生的最大损失金额。VaR模型考虑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权益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等主要风险类型对公司投资组合的影响,并考虑了组合间的分散化效应。压力测试是对公司持仓面临极端冲击下的可能损失状况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日常用于测量和管控尾部风险。
信息披证券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融资方、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等违约导致损失的风险。公司的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业务:
(1)具有债权性质的债券等投资交易业务;
(2)融资融券、约定购回和股票质押式回购等资本中介业务;
(3)场外衍生品业务;
(4)存放银行的活期存款及定期存款;
(5)其他可能产生信用风险的业务或活动。
针对上述业务风险,公司已建立了覆盖信用风险环节的风险管理机制和相关制度,做实风险识别、评估、测量、监控、报告等管理流程,不断完善信用风险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其中,公司信用风险管理采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包括:尽职调查、内部评级、舆情监控、信用风险计量、限额管理、风险指标监测和后续管理、风险缓释措施以及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
债券交易业务的主要信用风险为发行人违约导致损失的风险。公司通过建立内评系统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发行人进行风险评估、对发行人设定投资等级准入标准、持续监控报告发行人资信状况、及时调整负面清单债券的持仓、明确违约处置流程等措施对信用风险进行全程管理。
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等资本中介业务存在融资客户到期未能履约的信用风险。公司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通过尽职调查、审查等手段对交易对手进行信用评估和授信管理;依据定性和定量评估进行担保物和标的准入管理,并适时进行逆周期调节;对客户融资规模、提交担保物实施集中度控制;严密监控交易的履约保障比例;在客户信用状况出现重大变化、交易标的发生重大风险事项时及时进行客户信用风险重估或标的估值调整;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业务压力测试;对风险客户、项目及时通知追保,必要时采取强制平仓、启动司法追索程序等,控制信用风险。报告期末,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存量负债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36.38%;公司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负债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194.32%;公司自有资金出资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负债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169.64%。
衍生品交易业务存在交易对手于约定日期未履行支付义务的信用风险。对此,公司对交易对手进行评级并授信;寻求资质好的担保方项目进行交易;利用净额结算、衍生对冲工具、提前终止交易选择权等措施进行风险缓释;明确违约事件、提前终止事件的处理流程等措施。
公司持有的银行存款及存出保证金主要存放于具有良好信用评级的金融机构;结算备付金存放在中登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面临的信用风险相对较低。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不完善或有缺陷的内部流程、人员管理、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潜在或已发生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存在于公司各部门各流程,涉及范围广、表现形式多样化,如操作风险管理不善,可能引起风险的转化,或与其他风险相互交叠,扩大损失或对公司其他方面的负面影响。公司操作风险管理遵循有效性、全面性及审慎性原则,秉承审慎、持续稳健经营的理念,通过大力开展风险文化宣导,积极推动操作风险三大管理工具和系统建设,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
30|2024年半年度报告
为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公司现已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严格遵守监管要求,落实《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及其配套管理细则;二是开展操作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识别、评估公司各业务和管理流程相关风险;三是运用关键风险指标开展日常监控,及时预警、处置风险,并加强业务风险检查;四是持续完善风险事件收集机制,及时向经营层报告重大操作风险事项,并采取应对措施;五是通过案例分析、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风险管理文化宣导。
目录和重
主要财公
(四)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的因素和事件包括但不限于重要融资渠道受限、融资成本大幅上行、来自其他风险因素的传导(如声誉风险)等。
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包括董事会、经理层、资金运营部、风险管理总部、相关部门及子公司等,公司董事会承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资金运营部是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负责部门,统筹公司资金来源与融资管理。公司实施审慎且全面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审慎的负债构成、适当的财务杠杆、充足的流动性储备、动态的指标及限额监控、前瞻的流动性管理等措施与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公司持续完善资产负债约束和流动性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积极拓展维护融资渠道,保障公司融资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运用合适的债务融资工具,持续优化负债结构,保持合理的财务杠杆水平。(2)加强优质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储备的配置与监控,确保在压力情景下能够及时满足公司流动性需求。(3)持续完善流动性风险指标及限额,并动态监测与评估,确保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持续满足监管和公司自身要求,并留有一定的弹性与余地。(4)持续优化现金流管理,动态计量未来不同时间段的现金流,提前做好应对安排,有效控制未来不同时间段的现金流缺口。(5)适时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和应急演练,确定风险点和脆弱环节,并制定应对措施。(6)持续推动信息系统升级优化,科技赋能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
四、主营业务分析
(一)概述
2024年上半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等带来新挑战,但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等因素也形成新支撑。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资本市场方面,新“国九条”落地,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加快构建,资本市场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日渐清晰,资本市场生态加速重塑。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上半年资本市场整体呈震荡态势。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数、科创50指数分别下跌0.25%、
7.10%、10.99%、16.42%;日均股基成交额9,847亿元,同比减少7%;股票承销家数142家,同比减少62%,IPO承销金额同比减少85%;各类债券发行合计38.3万亿,同比增长10%;两融余额14,808.91亿元,同比下降6.77%。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公司聚焦主责主业,抓转型、促创新、强服务,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当好直接融资“服务商”、资本市场“看门人”、社会财富“管理者”,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一是财富管理业务着力推动线上化和机构化转型,加速打造“全价值链财富管理”体系。
二是投行业务做好三个适应(适应客户需求、适应行业格局、适应中央要求)、三个重构(重构业务模式、重构组织架构、重构规则体系)、三个服务(服务国资国企、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上市公司提质增效),以“品种+行业+区域”为重点,推进大投行业务协同发展。三是投资业务坚持发展大类资产配置和多策略组合,实现投资交易协同发展。
四是资管业务聚焦投研能力建设,持续发力主动管理业务。
五是研究业务坚持做好价值研究,持续强化专业能力建设。
六是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思维赋能业务流程重塑、业务模式创新、业务生态拓展和管理效能提升。七是积极探索业务创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
展望下半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做出战略部署,擘画了资本市场发展蓝图,指明了金融机构展业方向;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统筹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中国证监会明确下半年抓好“更大力度服务实体经济回升向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培育高质量上市公司”等六方面工作。公司作为大型上市券商,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一体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新“国九条”及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相关部署,强化功能性定位,深化业务协同,着力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加强区域和行业布局,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和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夯实稳健发展基础,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不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抢抓经济回升向好发展机遇,把握市场结构性机会,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年度经营管理任务,努力以扎实的经营业绩回报投资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王治强 08-23 17:59
张晓波 08-23 17:57
王治强 08-23 01:50
董萍萍 08-22 21:54
郭健东 08-21 19:31
王治强 08-19 22: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