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子行业观点
人形机器人:
1 月28 日,央视蛇年春晚《秧BOT》节目中,十几台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H1与新疆艺术学院的演员们联袂主演,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极具创意的人机共舞表演。
这些机器人身着红色大花袄,不仅能够变换队形、舞动身体,还能多角度转手绢,展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此次登台表演的人形机器人拥有19 个关节,为了完成转手绢的动作,技术团队给每条手臂又额外增加了3 个,让机器人拥有极高的灵活度和精准度,像人类一样完成手臂旋转、抛掷回收等动作。
近日央视新闻报道称,我国自主研发的六足机器狗在南极中山站附近的冰盖地区顺利完成了一系列科考测试,这也成为我国极地科考设备的创新尝试。该产品是联想1 月13 日刚刚量产下线的晨星 IS 六足机器人系列产品,为了满足科考任务对续航能力的需求,研发团队还设计了可叠加的电池方案,确保机器狗能够连续工作 46个小时,满足长时间的科考需求,并能够背负 70~100 公斤的重物,在冰面上稳定行走。
2 月5 日,人形机器人领域明星企业之一Figure 通过社交平台X 宣布,公司决定终止与人工智能巨头OpenAI 的合作,至此,两者的合作尚不满一年。据外媒Tech Crunch 报道,Figure 创始人Brett Adcock 解释合作破裂源于技术整合难题,他指出,OpenAI 作为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巨擘,其技术路线与专注实体机器人的具身智能存在本质差异。据Brett Adcock,目前Figure 已经在端到端AI 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且完全由内部团队自主研发。未来一个月,公司将展示“颠覆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创新成果。此前,1 月31 日,Figure 创始人布雷特·阿德科克在社交媒体上说,“Figure 签下了第二个商业客户,看到了交付10 万台人形机器人的潜力。”Figure 此前签下的第一个商业客户是宝马,目前Figure 的最新客户是美国最大的公司之一,这为Figure 带来了出货潜力,推动降低机器人成本、收集人工智能数据。根据阿德科克,“在这两个客户中,未来四年机器人数量将达到10 万台。”Open AI 也在考虑打造自己的机器人。今年1 月,OpenAI 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一条OpenAI 招聘硬件工程师的消息,当时OpenAI 硬件主管Caitlin Kalinowski 在社交媒体上称,OpenAI正重新组建机器人部门,要招聘电气工程传感工程师、机器人机械设计工程师等。
2 月5 日,波士顿动力公司宣布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研究所(RAI Institute)达成合作,旨在为其电动人形机器人Atlas 引入更先进的强化学习技术,特别是强化学习技术的应用。强化学习是一种通过试错进行学习的方法,类似于人类和动物的学习方式,传统上这种方法非常耗时,但有效的模拟技术的出现使得许多过程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同时进行。Atlas 的“动态奔跑和全身操纵重物”是此次合作的重点领域,这些动作都需要腿部和手臂的协调配合。
DeepSeek 发布推动通用机器人大模型发展。中国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 以低成本训练方式引领全球市场,目前DeepSeek-R1 在三维空间推理准确率达87.6%,跨模态意图理解F1 值为91.2%。此开源模型有助于其他研究者验证和拓展方法, 降低国产厂商训练成本并促进国内通用大模型成熟。DeepSeek 的推理能力加快了机器人决策和响应进程,并使其更好地理解意图与背景信息。DeepSeek 的技术若与机器人领域深度结合,可能推动机器人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进化,同时加速其在更多垂直场景的落地应用。
特斯拉机器人进展迅速。2 月8 日,特斯拉在其位于美国加州弗里蒙特的工厂更新了多个与Optimus 人形机器人开发相关的招聘信息,涵盖制造工程师、生产经理、流程主管等关键职位。这一举措表明,特斯拉正在加速推进Optimus 的量产进程。1 月9 日,马斯克表示特斯拉2025 年的目标是制造数千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并在2026-2027 年连续翻10 倍;2025 年1 月30 日,马斯克再次乐观展望,2025 年内部计划制造大约 10000 个Optimus 机器人。马斯克此前曾表示,Optimus 人形机器人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未来有望创造超过10 万亿美元的长期收入,甚至可能超过汽车业务,成为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具体而言,Optimus 的量产计划将分为多个阶段:2025 年生产的机器人将首先用于特斯拉内部工厂的测试和应用验证,2026 年下半年开始对外销售。马斯克预测,当年产量达到100 万台时,Optimus 的单价有望降至2 万美元,这将进一步推动其商业化应用。
1 月21 日,大象机器人推出了一款千元级三指灵巧手myGripper H100(以下简称H100),售价6999 元,主要为机器人科研、教学、商用等应用场景所开发。
H100 配备6 个灵活的活动关节,3 个指尖分别对应人手的拇指、食指、无名指,能够模拟人类手指握、捏、拧、拉、推、按、抓、提等8 种自然动作,其配备了10 档可调力矩设计,支持0-500 克以内的负载调节,具有0-150mm 握持范围,60°/s 单关节运动速度能够对不同尺寸。不管是像鸡蛋、豆腐这样的脆弱物品,还是螺丝之类的精细零部件,都可以精准捏起。
1 月18 日,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1 月 18 日发布人形机器人“湘江 1号”。这是湖南首台人形机器人,号称也是“中国乃至全球首个专用于健康陪护领域的人形机器人”,可以广泛应用在家庭、医院、养老机构等场景。湘江1号内部植入了医疗大模型,用户可与其对话,实现咨询、问诊、检测等功能。超能机器人董事长肖湘江表示:“目标是三年内能实现规模定制和批量生产,把成本降至 10 万元 / 台,加速市场普及。”
从人形机器人量产节奏的角度,2025 年将会是突破性的一年。万台级别的量产将带动下游产业链进入确定性放量阶段,而万台级别的数据采集和训练有望真正解决数据匮乏的难题,推动人形机器人向更泛化、更实用的阶段。我们坚定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立足硬件技术路线与各厂商进展,建议关注:1)高复杂度灵巧手的功能实现:兆威机电、鸣志电器、江苏雷利、丰立智能、步科股份、福莱新材、大业股份、南山智尚、恒辉安防;2)丝杠量产与降本:恒立液压、北特科技、贝斯特、震裕科技、五洲新春、浙海德曼、华辰装备;3)谐波产业链:
绿的谐波、瑞迪智驱;4)六维力传感器:安培龙、凌云股份、铂力特;5)机器人动捕与训练:奥飞娱乐、凌云光。
机床&刀具: 2024 年12 月,日本机床订单金额为1412.6 亿日元,同比增长11.2 %,环比上升18.4%;其中内需订单399.2 亿日元,同比上升4.4%,环比上升16.3%;外需订单1013.4 亿日元,同比增长14.1%,环比上升19.2%。12月日本对华机床订单为362.52 亿日元,同比增长50.2%。2024 年12 月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为8.0 万台,同比增长35.0%。2024 年10 月30 日,美国国务院、美国财政部和美国商务部等三部门针对俄罗斯采取多方面管制行动,以只支持俄罗斯军事工业为由,大幅更新经济制裁和出口管制黑名单,涉及多个中国实体和个人,被制裁主体均被列入SDN 清单;国内浙海德曼、华中数控等已发布 公告做出回应:被美国OFAC(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列入SDN 名单的公告是单边行为,公司将积极与各方进行沟通,希望得到公正公平对待。自主可控主题下工业母机产业链有望获重视。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规范中央企业采购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相关名录所列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以及《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成果,在兼顾企业经济性情况下,可采用谈判或直接采购方式采购,鼓励企业预留采购份额并先试先用。2024 年10 月12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机床&刀具领域作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受到对经济的悲观预期影响较大,未来随着政策落地,行业基本面有望迎来改善。投资方面建议关注:整机层面的科德数控、海天精工、纽威数控,零部件层面的华中数控、奥普光电、绿的谐波,刀具层面的欧科亿、华锐精密。
农业机械:2024 年12 月,中国农机市场景气指数(AMI)为39.4%,环比下降0.5 个百分点,同比下降3.9 个百分点。6 个一级指数全部深陷不景气区间。从环比看,除经理人信心指数小幅增长外,其它全部下降。其中,效益、人气指数降幅较大;从同比看,6 个一级指数全线下行,其中效益指数、人气指数降幅较大,分别下降10.6%和8%,其它指数小幅下降。2024 年12 月,我国大、中、小型拖拉机产量分别为0.7/2.3/1.2 万台,分别同比-17.0%/-16.2%/-7.7%。
需求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
推动粮价保持在合理水平、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我们看好农业机械需求长期提升,同时拖拉机在“一带一路”的市占率远低于挖掘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未来出口增长空间广阔。2024 年11 月,中国出口拖拉机金额为0.8 亿美元,同比+12.7%,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供给端:补贴政策从“普惠”向“扶优”倾斜,拖拉机等通用设备走向市场化竞争,“国四”标准进一步提升壁垒,龙头优势显现,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建议关注一拖股份。
机械出海:
1)美国补库:根据光大证券宏观组,美东时间2024 年12 月18 日,美联储召开12 月FOMC 会议,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4.25%-4.5%,美联储如期降息25bp,但上调2025 年的通胀和经济预测,将2025 年降息空间从100bp缩窄至50bp,基本符合市场此前预期。①降息落地后,美国房地产市场景气度有望进一步提升,从而带动工具类产品需求。2024 年12 月,中国出口电动工具14.9 亿美元,同比+39.2%,增速较2024 年11 月+6.9pct。建议关注:巨星科技、创科实业;②OPE 旺季已过,淡季不淡。2024 年12 月,中国出口OPE 金额为3.6 亿美元,同比+86.9%,增速较2024 年11 月+1.8pct。建议关注:泉峰控股、格力博;③高尔夫球车、全地形车出口高增,满足欧美多元化代步需求与休闲娱乐需求。建议关注涛涛车业、春风动力。
2)一带一路:铜价高位运行刺激矿山资本支出,叠加铜矿品位长期下降,铜矿资本密度提升,同等产量下需要更多设备和耗材。中国矿业对外投资增长迅速,带动矿山机械出海。2024 年全年,中国矿山机械出口额57.1 亿美元,同比增长6.4%。看好矿山设备出口,建议关注耐普矿机、景津装备、新锐股份、山推股份、运机集团、中信重工。
工程机械: 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持续好转。根据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12 月挖掘机(含出口)销量19369 台,同比增长16.0%;其中国内市场销量 9312 台,同比增长22.1%,国内市场销量持续大幅增长;出口销量10057 台,同比增长10.8%。根据小松官网数据,2024 年12 月中国地区小松挖掘机开工小时数为108.0 小时,同比增长19.5%,显示出国内工程机械景气度呈现持续复苏趋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 月10 日下午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 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提及24 年2 万亿元化债资金额度已全部发行完、25 年化债资金已启动相关发行工作的最新进展,传递出中央对化债工作的重视程度。未来地方政府在加强基础设施的能力方面有望继续得到提升,基建投资有望在2025 年稳定增长。
考虑到宏观经济政策效果显现存在滞后性,当前工程机械仍处于需求底部;后续随着政策的托底效应,设备利用率有望回升,工程机械行业需求有望得到边际修复。建议关注:中联重科(A/H)、徐工机械、三一重工、恒立液压等工程机械龙头。
叉车:叉车出口销量维持快速增长。2024 年12 月当月销售各类叉车111329 台,同比增长11.7%。其中国内销量67283 台,同比增长9.71%;出口量44046 台,同比增长14.9%。电动化、国际化仍为叉车增量来源,建议关注安徽合力、杭叉集团。
轨交设备: 2024年8月16日,国铁集团发布2024年第二批动车组高级修采购项目招标公告,共招标动车组五级修302组,四级修146.625组,三级修24组;2024年至今国铁集团共招标动车组五级修509组,四级修268.25组,较2023年全年分别同比+371.3%/+136.9%。2024年12月31日,中国中车发布签订合同公告,公司8-12月签订合同总额693.5亿元,其中动车组高级修订单169亿元,2024年公司共签订动车组高级修订单453.6亿元,较2023的142.8亿元同比增长217.6%。
2024年,国铁集团招标动车组折合约245标准列,较23年全年164标准列动车组的招标量同比增长达49.4%。2024年全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2024年全年,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40.8亿人次,同比增长达10.8%。我们认为轨交设备行业将直接受益于铁路投资增长、客流复苏带来的动车组需求量增长、以及机车更新与动车组维保需求提升。建议关注:时代电气(A/H)、中国中车(A/H)、中国通号(A/H)。
半导体设备: 光刻机国产替代势在必行,半导体设备进口额维持高增速。根据彭博,美国提出将对ASML、东京电子等盟国半导体设备大厂实施“长臂管辖”(即实施“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即使是在美国境外生产的特定物项,如果开发或制造直接利用了哪怕是最少量的美国特定受管控的软件或技术,都将受美国出口管制),以迫使其配合美国对华半导体进一步限制的要求。光刻机作为半导体产业的“心脏”,我国光刻机国产替代势在必行。根据芯谋研究, 23年中国半导体设备销售额342亿美元,其中自供半导体设备额约40亿美元,国产化率达11.7%,2025年国产化率预计将进一步提升,看好国产头部设备公司、零部件公司2025年业绩确定性。另一方面,大基金三期注册资本高达3440亿元,规模远超前两期基金,国家对半导体产业链相当重视,尤其是先进制程相关的卡脖子环节,包括光刻机等先进半导体设备、光刻胶等先进材料,大基金三期对于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我们认为半导体是“科特估”、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建议关注中科飞测、富创精密、正帆科技。
新能源设备:
近日,内蒙古能源集团达拉特旗防沙治沙50万千瓦光伏一体化一期项目开标,隆基绿能凭借领先的BC技术优势成功中标,这标志着国内最大的BC集中式光伏 电站正式落地。
2月5日,极电光能建设的全球首条GW级钙钛矿光伏组件生产线投产运行,这标志着钙钛矿技术正式迈入GW级规模化量产的新纪元。作为江苏省重大项目,极电光能GW级量产线能够规模化生产超大尺寸钙钛矿光伏组件和开创性的大面积BIPV产品,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产出约180万片钙钛矿光伏组件。
2月6日上午,火炬开发区2025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动工仪式在“湾区药谷”医药科技加速器项目现场举行。本次动工项目共16个,其中,双新科技产业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由中山火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位于深中合作创新区,总用地面积约75亩,总投资10亿元,总建筑规模约5万平方米;引入深圳黑晶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新一代光伏电池项目,建设内容包括250MW TOPCON及钙钛矿叠层电池片产线、新能源电源产线等。
观点:光伏电池片产能加速出清,技术突破以及价格调整有望推动市场回归健康竞争环境。建议关注:迈为股份、微导纳米、奥特维。
低空经济及EVTOL:
2月5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并发布《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对低空经济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行动计划》提出8大行动26项具体措施,其中明确提出,加快启动布局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重点领域研发项目。其中,低空经济方面,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建设省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开展低空文旅项目推广及产业培育。布局一批省级创新平台,争创1-2家国家级创新平台。支持深圳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省垂直起降飞行器制造创新中心。
2月6日,2025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明确今年将“打造西部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持续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力争2027年建成6个万亿级产业。加快发展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3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区域产业发展重要引擎。实施产业新赛道争先竞速行动,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创新应用先导区,打造西部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
2月6日,重庆举行了2025年重庆市推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江表示,在促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集聚成势方面,重庆市将加快打造北斗规模应用先行区、国家时空信息服务核心枢纽,力争空天信息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大力发展低空经济,联合布局打造成渝低空经济带,推动跨省低空飞行架次年增长20%。
2月7日,民航局航安办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事件信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旨在落实民航局关于加快建设低空飞行安全监管体系的部署,及时、准确掌握有关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运行信息和数据,加强分析利用,促进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安全运行。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截止时间为2025年2月23日。
观点: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展望未来,低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带动产业链发展,形成新的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可以塑造新的出行和娱乐方式,拉动居民消费。建议关注:亿航智能、应流股份、交控科技。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基建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萍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