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周报:2024年08月12日建筑地产收储政策积极推进 看好建筑央国企行情持续

2024-08-12 13:15:04 和讯  国投证券董文静/陈依凡
  本周投资建议:
  本周地产端政策迎来优化,8 月7 日,深圳市安居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拟开展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工作,征集房源条件为处于交通便利、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的区位,原则上项目(房源)主力户型面积应满足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户型、面积(65 平方米以下)要求,同时要求生活便利和手续齐全。
  本周中国人民银行发文称,支持住房租赁产业可持续发展,盘活存量去库存助力启动住房租赁业。我国房地产市场目前仍处于深度调整期,需要通过盘活存量去库存培育住房租赁产业,近期央行在原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基础上,完善推出了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通过市场化方式,助力实现三大功能:1)支持住房租赁产业发展;2)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3)与保交房和“白名单”机制形成合力,降低房地产市场风险水平。
  未来随央行持续调动市场化机构积极性,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支持存量商品房去库存,房地产库存或将加速去化,地产行业下行态势改善可期。此外,随房地产市场定价逐步趋于理性,租赁需求进一步释放,租售比有望得到改善,住房租赁企业运营能力不断提升,住房租赁市场或将实现商业化可持续发展。
  近期建筑央企板块市场表现较为稳健,年初至今央企板块涨幅为14.04%,其中中国建筑、中国交建年初至今涨幅均超过15%。7 月底,政治局会议财政定调积极,提出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1-7 月专项债发行同比放缓,后续有望持续提速,为基建投资增长带来驱动,持续看好基建政策+基本面改善预期驱动下,建筑央国企作为安全资产的市场表现。
  8 月6 日,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 年)》,围绕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总目标,坚持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等基本原则,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调控能力,要求在2024-2027 年重点开展展9 项专项行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源网荷储各环节统筹推进、电力行业各方面协同配合,下一步,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全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全面实现“双碳”目标,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建议关注:配网EPCO  龙头苏文电能,布局分布式光伏和储能业务以及电力设备业务快速成长;分布式光伏建设和运营标的芯能科技,横向拓展用户侧储能运营及外销户用储能产品。
  建议关注:
  1)政治局会议财政定调助力基建稳投资,叠加国企改革推进,低估值建筑央企有望充分受益: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建筑、中国中冶、中国铁建;
  2)建立健全重点行业碳排放核算机制,水泥/冶金产线改造力度有望加大,建议关注细分领域优质工程服务商:中材国际、中钢国际;3)核电景气度上行,行业资本开支有望持续提速,建议关注:中国核建;
  4 国企改革推进,未来央国企分红比例有望提升,高股息高分红标的投资价值凸显:中国建筑、隧道股份、安徽建工、中材国际;中长期配置主线建议:
  2024 年基建投资稳增长基调持续,随万亿国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持续开工建设,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加快审核,实物工作量尽快形成,均有望支持全年基建投资增长。地产政策延续宽松基调,地产行业下行态势改善可期。建筑行业多家头部企业积极扩展国际化布局,海外工程建设释放市场需求增量。目前建筑行业基本面整体稳健,基建央企和地方基建龙头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叠加国企改革、鼓励分红和市值管理持续推进,估值有望提升。建议关注低估值基建龙头、地方基建龙头国企、国际工程优质标的及城中村改造相关板块:
  (1)低估值建筑央企:基建投资增长稳健,国企改革推进下,建筑央企经营指标有望改善,央企市值管理全面推开,助力低估值央企估值提升,建议关注: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中铁及经营稳健的优质设计标的中交设计。
  (2)优质地方国企:业务所在区域财政状况相对占优,公司自身经营稳健,围绕主业进行产业链拓展,现金流或ROE 表现亮眼,建议关注:隧道股份、地铁设计。
  (3)地产链设计标的:地产政策延续宽松基调,地产行业下行态势改善可期,前端优质设计标的有望迎来基本面改善和估值提升。建议关注:华阳国际。
  (4)出海优质龙头:国内基建增长趋稳态势下,出海企业有望打造业务长期成长新支撑点,建议关注海外业务占比高,海外订单持续增长,海外细分领域竞争力突出的国际工程服务商:中材国际、中钢国际;
  (5)建筑+商业模式占优个股:区别于传统垫资的工程承包企业,制造模式以及向设备、运维等领域转变的个股更受益于商业模式带来的经营指标改善和未来估值提升。建议关注:中材国际。
  风险提示:政策实施不及预期、经济下行风险、固定资产投资下滑、地产回暖不及预期、地方财政增长缓慢风险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有问必答- 持牌正规投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