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三部门联合出台新政,明确多项房地产税收优惠政策。2024 年11 月1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住建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明确多项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自2024 年12 月1 日起执行。此次优惠政策涉及三大税种:
(1)下调住房交易契税。调整后,全国范围内,对于个人购买家庭唯一或第二套住房,面积140 平方米及以下的,均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140 平方米以上的,首套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第二套减按2%的税率征收契税。
(2)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后相关土地增值税、增值税政策。
土地增值税方面,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继续免征土地增值税。增值税方面,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后,与全国其他地区适用统一的个人销售住房增值税,对该城市个人将购买2 年以上(含2 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
我们认为,此次税收政策的调整,一方面进一步减轻购房的税负成本;另一方面也重点在需求端进一步优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助于推动房地产的长期平稳发展。
两部门调整出口退税政策,部分玻璃制品及玻纤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至9%,鼓励产品提高附加值。2024 年11 月15 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将于2024 年12 月1 日起实施。具体来看:一、取消铝材、铜材以及化学改性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等产品出口退税 ;二、将部分成品油、光伏、电池、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针对建材类品种,出口退税率下调涉及部分玻璃深加工产品、玻璃纤维及其制品。我们认为,尽管随着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或将带来深加工企业出口成本抬升,并传导至浮法原片需求。
但同时,对于高耗能行业而言,也将通过出口退税的下调鼓励产品提高附加值和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行业重点数据跟踪:
水泥:过去一周(11.11-11.15)全国水泥均价为542.45 元/吨,周环比下跌0.3%,本周价格微跌。各区域价格来看,华东、西北地区价格上涨,周环比分别上涨0.6%、1.2%;华北、中南分别下跌4.0%、0.3%。水泥消费方面, 11 月15 日全国水泥出库量345.05 万吨,周环比基本持平;11 月15 日水泥熟料库容比64.77%,周环比上升0.07 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福建水泥近期再度上涨,9 月以来累计涨幅100 元/吨。根据百年建筑信息显示,9 月以来福建地区主流水泥企业,分别在9 月22 日、10月15 日、10 月23 日、11 月1 日、以及本次11 月13 日,累计进行5 轮价格上涨。一方面,有需求端支撑,10 月福建开工投资额位列全国前3;另一方面,供给端截至2024 年11 月福建熟料企业停窑约170 天,高于2023 年和2022 年,带动供应收紧,支撑地区水泥多轮涨价。
平板玻璃:过去一周(11.11-11.15)全国浮法平板玻璃11 月10 日价格1400.2 元/吨,周环比上涨8.8%,涨幅扩大。库存方面,11 月15 日玻璃样本企业库存4733.9 万重量箱,环比减少158.3 万重量箱,环比下降3.24%,连续七周去库,延续去库节奏。产量方面,11 月17 日,浮法玻璃日度产量为15.85 万吨,周环比上升0.57%。生产毛利方面,11 月15日,三种制法毛利均延续回升。成本端方面,纯碱价格过去一周持平;库存方面,截止11 月14 日纯碱企业库存164.81 万吨,环比上涨0.26%,持续累库。
玻璃价格受多重利好推动,11 月价格上涨。一方面,自9 月底以来浮法玻璃厂内库存连续去库,且去库幅度较大,下游拿货积极性较高,支撑企业涨价;另一方面,需求端11 月华中下游加工订单有边际改善迹象。
光伏玻璃:过去一周(11.11-11.15),11 月13 日光伏玻璃价格21.25 元/平方米,价格环比持平。供应端,11 月15 日光伏玻璃开工率67.17%,环比下降2.0 个百分点。
玻纤:过去一周(11.11-11.15)玻纤缠绕直接纱价格环比持平。
碳纤维:过去一周(11.11-11.15)各品种价格保持稳定。
投资建议
投资策略方面,当前建材处于底部,但在价格触底之后,包括水泥等品种均有提价修复利润动力。我们认为,随着924 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召开,929 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落地,将带动超跌建材板块的回暖。具体来看,一是可以建议关注业绩具有韧性的消费建材龙头,建议关注龙头公司伟星新材、北新建材、兔宝宝等;二是关注水泥价格连续提涨,旺季需求有望改善的水泥板块,建议关注华新水泥、海螺水泥、上峰水泥;三是关注随着化债组合拳公布,受益于现金流改善,下游需求来源为市政类项目的高应收公司。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房地产行业修复不及预期;统计样本带来数据差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刘静 HZ01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评论